打通理论惠民“最后一百米”

发布时间:2019-09-12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王 平 陈丽天    

近年来,阜宁县擦亮全国全省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的金字招牌,立足多元化传播、融合化宣讲、建强基层宣讲队伍,不断提高理论宣讲的感染力、说服力和吸引力。

多元化分众讲,打通理论传播“旧壁垒”

阜宁县理论宣讲工作一直坚持分众化推进、对象化实施。对县镇机关干部,侧重宣讲党的创新理论、重要会议精神等;对学校师生,侧重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文明建设等;对乡村群众,侧重宣讲党的惠民政策、农村新风新貌移风易俗等;对社区居民,侧重宣讲民生问题、社会保障等;对企业职工,侧重宣讲科技创新、企业激励政策等。同时,采取多元化宣讲模式,把理论传播工作做到干部群众的身边、眼前、指尖。

建立情景教育平台,让宣讲有“着落”。注重宣讲的情景教育,建立县镇村三级“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教育基地601个,其中村级理论教育基地341个、镇区级210个、县级50个。通过将基地开设在田间地头、社区之家、企业现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里,基地本身就成为了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上的活教材,强烈的现场感让解读、理解更直观,充分发挥了教育激励作用,每年教育党员干部5万多人次,成为深受基层党员干部欢迎的情景教育好平台。

抢占信息制高点,推动理论微宣讲。针对当前网络成为基层党员干群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和新常态下流动人员增多的现状,利用新媒体推动微宣讲,在“文明阜宁”微信公众号、“掌上阜宁”手机客户端等开设“理论微课堂”,定时发布理论要点、工作动态,开展评论互动。在县电台开辟“空中课堂”,充分利用村村通农村广播的优势。同时,上网内容注重小而活,以短言论、短视频为主,突出微理论微宣讲,提高“充电”便捷性。

融合化精准讲,开出基层宣讲“靶向药”

作为全国50家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县之一,阜宁县将基层宣讲活动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立足理论政策法规、教育、文化、科技科普、健康促进与体育等服务平台,盘活用好阵地、人员各类资源。

融合五大平台,开展常态化宣讲活动。统筹全县五大平台,即理论政策法规宣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科技科普服务平台、健康促进与体育服务平台,整合资源开展针对性宣讲服务,把党的创新理论、相关政策法规、科技知识、文化服务送到千家万户。目前已在341个村居(社区)宣讲38期,派出宣讲员3000多人次,受众30多万人次。

融合农村农情,开展本土化宣讲活动。以“月月有主题、周周有安排,村村有活动”为要求,在宣讲内容贴民心上下功夫。设置扶贫增收、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等议题,实行“派单、接单、点单”式宣讲,使宣讲的内容与听众的需求有效对接,宣讲效果“接地气、通下情”。在宣讲方式上,一改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并根据宣讲场所、内容、对象的不同,探索出4大类宣讲模式:庭院围坐式,到户宣讲时,十几个人围坐在庭院中聊天式宣讲;站立聚集式,人员较多时,宣讲者站在群众中,面对面谈心式宣讲;回字座谈式,室内宣讲时,多采用座谈回字式,拉近与群众的感情;会议报告式,人数较多时,多采用座谈报告+互动提问的形式进行。

融合为民服务,开展精准化宣讲活动。阜宁县将宣讲与为民为企服务相结合,开展“进百家门、摸百家情、解百家难”的“三百”活动,将宣讲与了解社情民意、为群众服务及排忧解难“一锅煮”。如围绕落实“最多跑一次”,组织宣讲相关程序手续流程;又如在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进村入户广泛宣讲健康科普知识,开展疾病咨询与解读、驻点诊疗等服务,帮助群众抓好预防保健和疾病早期干预。去年以来,宣讲队员已走访五保户、低保户、重点信访户、种养大户和“两代表一委员”等2万多户,收集群众反映3000多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2000多个,为民办实事100多件,调处矛盾纠纷40多起,真正把“虚”事做实。

草根化互动讲,打造扎根基层“轻骑兵”

针对基层宣讲“一阵风”“留不住”等问题,阜宁县积极组建“百姓名嘴”宣讲团,发挥“百姓名嘴”能打快板、会唱小戏、善于表演的特长,扎实开展理论巡回宣讲活动,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和百姓家中,通过聊天式宣讲、互动式答疑实现理论育民、理论惠民。

层层选拔建强队伍。按照“爱宣讲、懂政策、有特长”原则招募理论宣讲志愿者,汇聚了一批产业致富带头人、民营企业开拓人、合作组织诚信人、回乡创业成功人、文明美德传承人等。建立村海选、镇预赛、县决赛的“百姓名嘴”选培机制,充实宣讲人才储备库,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做到专人有专攻、个个有特长,从而根据不同的听众层次选用不同风格的理论专家和“百姓名嘴”。近年来,涌现出了李永光、王启稳等一批特色鲜明、深受群众欢迎的“百姓名嘴”。王启稳多年来扎根农村宣讲一线,走访宣讲1000多户,集中宣讲200多场,听讲群众5万多人次,撰写宣讲稿5万多字,把党的方针政策说到百姓心里,把社会正能量传播到千家万户,自创的“王启稳打快板”宣讲品牌贴近生活、接地气,远近闻名。

发挥特长因材施教。重点打造“百姓名嘴”工作室,发挥宣讲骨干示范引领作用,以每个村居培植2-3名“百姓名嘴”为目标,建强用活县镇村三级“百姓名嘴”队伍。加强培训指导和组织协调,不仅对宣讲能手、“百姓名嘴”集中培训,更将其纳入冬训范围。根据宣讲人员的不同特长,组织县文化馆、淮剧团专业人员进行分类技能培训,增加淮剧、快板、顺口溜、三句半、小戏说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准和表演能力,让理论宣讲“活起来”。设立宣讲竞技小舞台,让宣讲能手、百姓名嘴们上台宣讲、表演,互相切磋、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提高宣讲技能。

定期活动凝聚人心。设立集中宣讲日,组织宣讲能手、“百姓名嘴”进县镇机关、进企业校园、进村入户,深入全县各层各级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定期举办优秀宣讲员风采展示活动,开展宣讲稿和宣讲课件星级评比。利用镇村“赶集日”,组织百姓名嘴用快板、说唱、三句半等形式,积极开展新思想、改革开放40年、乡村振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宣讲百村行等主题宣讲活动,实现全县341村居(社区)全覆盖。从短期、松散到规范、持续转变,宣讲活动的定期化机制化,为确保宣讲工作发挥实效提供了保障,进一步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作者单位:中共阜宁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何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