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师要有三重视野

发布时间:2019-09-12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王 智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六点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六点要求值得每一位思政课教师深刻领会、全面把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及“视野要广”时,提出思政课教师要有三重视野定位——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和历史视野,从而实现“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

思政课教师要有博专兼备的知识视野

按照“05方案”,本科阶段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门课程,在总体上形成一个具有科学结构的知识体系,而且每一门课本身还拥有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既呈现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的知识集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既呈现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阶段性认识飞跃与理论成果,也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阶段多领域多学科的知识集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既呈现整体性的历史如何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选择了改革开放,也是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所带来的百年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不断变革、持续进阶的多学科的知识集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既呈现整体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之三观体系,也是教育、伦理、法律等多领域多学科的知识集成。

因此,任何一位思政课教师,不管是承担多门课的教学任务,还是只承担一门课的教学任务,都必须首先在一定意义上是“杂家”,是“全科医生”,能够建构广博、系统、贯通的知识体系,建构具有洞察力的知识视野。同时又必须在一个特定学科成为具有精深知识的专家,拥有深度思考、专业成果和创新见解。拥有这样一种广度与深度兼具的知识视野,就可以做到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时,不是强词夺理,而是以理服人,赢得学生的衷心佩服、真心信服。

思政课教师要有中西贯通的国际视野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绝不是故步自封的空洞说教,而是从历史由来,到现实表现、道路示范,再到未来愿景,体现出强烈的世界性,以及与世界潮流进行的积极互动和有效扬弃。思政课教师如果不能具有国际视野,不能贯通中西之优劣短长,只是就文本谈文本,或者单向论定对错的话,就一定讲不好思政课,讲不好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生动故事,传达不了中国道路的真正价值意蕴。

从历史来由而言。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但在巴黎和会上所处地位却与战败国无二。在列强主导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中国的权益遭践踏,列强在华特权不能取消,战败国德国在山东半岛的权利竟无法收回。西方的傲慢与贪婪,导致中国一代知识分子集体的思想转向,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五四运动就此爆发。欧风美雨成为镜花水月,十月革命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催生了中国共产党。此后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一直就不是孤立进行的。

从现实表现而言。一个不可否定的事实是,当代中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遥遥领先,面向世界的“一带一路”建设成果斐然,世界级重大科技成果接踵而至,中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世界和平的重要维护者。中国共产党也因此卓尔而成世界性的伟大政党。

从道路示范而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道路生动诠释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是对数百年来两制之争的明确回应,是对近代以来100多年中西之辩的明确回应,是对近30年来历史终结论的明确回应。

从未来愿景而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强调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勇于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同时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思政课教师要有纵横连接的历史视野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教材。思政课教师无论任教的是哪门课程,具备深刻的历史视野是必不可少的。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深刻概括出我们党革命、建设和改革三大时代进程;2018年,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进一步提出三次伟大飞跃的历史演进。

思政课教师的历史视野,最关键的就在于把握清楚在近百年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积弱积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把握清楚通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把握清楚在新时代通过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通过对历史进程的深刻把握,落脚到决定思政课总体立论基点的三大结论,也就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思政课教师历史视野建构的另一重要方面是要把握中国与世界历史的横向比较,应以大历史的眼光来审视中西文明此消彼长的复杂进程,并为解释现实问题提供历史智慧。

(作者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冷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