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深讲透讲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发布时间:2019-09-12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陆雪飞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全新的实践理念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文明形态。建构新的发展“范式”以正确处理人类生存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便成为了生态文明时代的主题。十多年前,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经过十余年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发展,确立起“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一重大理论成果。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涵,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三进”工作也是应有之义。高校要抓牢思政课堂教学第一阵地,结合时代特点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化为担当的自觉,外化为实际的行动。

建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教材”的逻辑结构体系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集中体现为“生态兴则文明兴”的深邃历史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严密法治观、“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民行动观、“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共赢全球观。它既是立足中国发展实际,破解发展困境、突破发展瓶颈的转型路径,也是回应世界正面临由工业文明至生态文明的大转变而构建的中国话语体系,更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继承与发展,展示了一种与工业主义自然观完全不同的全新自然观。

一般来说,教材因篇幅、体例等所限,对很多内容的呈现只能是简明的、纲要式的。因此,在建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教材”的逻辑结构体系时,必须注意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在准确把握教材逻辑的同时,在教学内容具体设计、教学展开过程中,实现对相关知识点的深度展现,即研究好教材的“打开方式”,进行更深入的学理分析、更前沿的知识传授、更深层的价值引导。站在理论的视野、历史的视野、现实的视野、国际的视野,实现对教材中核心观点、基本结论的深度讲解和深度理解。一是挖掘五门思政主干课中涵盖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各课程理论体系为中心,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阐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教材是教学的蓝本,高质量的教材是广大教师和学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抓手。通过对教材进行“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的再造,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二是教师撰写的讲稿要充分体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讲稿是教材的一种特殊形式,由授课教师个人撰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学生学习的最重要辅助材料之一。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授课讲义的编写工作,把好政治关、准确关、理论联系实际关,以确保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精髓准确地传授给学生。

优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课堂”的备课流程与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形式,讲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高校学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这就要求在现有教学布局的基础上,将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原有的课程体系有机结合起来。一是做好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新课程开发。高校要将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精神迅速转化为新课程,采用专家解读、教师领学、专题辅导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根本立场、主要观点和战略思想。以专题协同发挥团队集聚优势,发挥教师的专业研究特长,实现专题教学的深耕细作,以协同实现整体效果最大化。二是加强课程建设,深入开展教学内容、课堂案例、信息化应用等教改项目,进一步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课堂。基于移动终端的“智能课堂”,将实现教学时空拓展,教师将手机作为教学的载体,自主探索即时“指尖互动”模式,把反映各地“美丽中国建设”的视频、图片等资料分享给学生,做到“第一时间引领”。三是利用新技术,增强课堂教学感染力。如有的高校已尝试将“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融入课堂。利用VR模拟如何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浙江如何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村庄整治建设大行动。通过AR实现移动云教室和虚拟现实等服务,可再现“中国美丽乡村”浙江嘉兴南湖区联丰村的“典范之道”,实现新的学习方式和团队合作。

探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头脑”的教学模式与规范要求

教师要通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高超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讲深讲透讲活,让学生真信真懂真用。一是要讲清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蕴含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着和谐共生的辩证思维、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统筹协调的系统思维、防患未然的底线思维和建章立制的法治思维等五种科学思维方式,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从立场、观点、方法等角度系统讲授,帮助学生锤炼科学思维、提升理论水平,最终指导实践、推动各项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二是要正视现实问题,不回避矛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紧密结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直接回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将学生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教学切入点,分析研究、答疑解惑。三是要有理论深度,从学理层面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阐释清楚。解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能照本宣科、浮在表面,而是要从所学专业出发,讲清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来龙去脉和学理依据,解析其中蕴含的理论框架和观点方法,帮助学生运用学到的理论与方法分析研究现实问题。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何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