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是程开甲院士百岁生日时所说的一句话,也是他用一生践行的人生准则。他将全部心血倾注在为国家构筑核盾牌上,是忠诚奉献、科学报国的典范楷模。
1918年8月,程开甲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盛泽镇。13岁那年,他成为浙江嘉兴秀州中学的一名学生。入学才几天,日本就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者烧杀抢掠的行径深深刺痛了这位热血青年。中学6年间,他开始阅读名人传记,被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家追求真理的精神深深打动,渐渐萌发了长大了也要当一名科学家的理想。
1937年,程开甲考取浙江大学物理系公费生,在这里接受了束星北、王淦昌、陈建功和苏步青4位教授的教诲。从那时起,他立志“科学救国”。1946年,这位吴江青年远渡重洋,求学英国,师从著名物理学家波恩。旧中国的孱弱,让身在异国他乡的他备受歧视。新中国的成立,让他看到了中华民族腾飞的希望。
1950年,程开甲婉拒导师挽留,毅然回到当时一穷二白的祖国,先后任教浙江大学、南京大学10年,期间撰写了我国第一部《固体物理学》。1960年,他被一纸命令抽调至北京,开始从事我国核武器研究,从此,隐姓埋名,在学术界销声匿迹二十多年。
1963年,程开甲第一次踏入了号称“死亡之海”的罗布泊,开始在新疆的核试验基地工作。每次核试验任务,他都会到最艰苦、最危险的一线去检查指导技术工作,多次进入地下核试验爆后现场,爬进测试廊道、测试间,甚至最危险的爆心。
程开甲常说,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敢于攀登那些前人少有涉及的领域。1964年10月16日,东方一声巨响,罗布泊升起的蘑菇云震惊了世界。此后,他还参与主持首次原子弹、氢弹试验,以及两弹结合飞行试验等在内的30多次核试验,带领团队利用历次核试验积累的数据,对核爆炸现象、规律及核武器效应与防护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带领科技人员建立发展了中国的核爆炸理论,提出许多富有创造性、前瞻性的重要学术思想和技术论断,为建立中国特色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作出杰出贡献。
“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国家强起来,国防强起来。”怀着这赤子之心,程开甲对起草的每份文件报告反复推敲,不放过科研试验中的每个隐患。他还热心培养和提携后人。50多年来,程开甲创建的研究所及其所在的基地,已经走出10位院士。面对党和国家给予的最高荣誉,他始终保持淡泊心态。他常说:“我只是代表,功劳是大家的。”
隐姓埋名几十年,一生为国铸核盾。2018年11月17日,101岁的程开甲走完最后的人生路。2019年,这位“两弹一星”元勋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虽然程老离开我们一年了,但他忠诚奉献、科学报国的事迹,将永远感动中国,我们也会永远铭记。
责任编辑:孙秋香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