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为适应党的工作重心转移,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中共中央办公地点将在会后由西柏坡迁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风趣地对周恩来等人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笑着接过话题道:“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则表示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如今,70年过去了,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但“赶考”远未结束。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仍需怀有“赶考”心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进京赶考”的使命担当
在长达数千年的人类历史进程中,中国曾经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写下了不朽的篇章。但自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仰仗着坚船利炮,肆意侵凌中国,人民蒙难,家国破碎,无数志士仁人为救国救民上下求索,不懈奋斗,但却因种种条件所限,收效甚微。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苦难的中国带来了新希望。党成立之初,就发出“为天下劳苦大众谋幸福”的铿锵誓言,并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此后,中国共产党人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奋战,终于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面对国民党遗留下来的一堆烂摊子,如何收拾残局,重整家园,兑现当初对人民的庄重承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完成历史所赋予的庄严使命,严峻考验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与能力。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不惧艰险,直面挑战,怀着“赶考”心态,昂首进京,以无私无畏的宏大气魄担当起了强国安邦的历史重任。
“不要退回来”的忧患意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变大,由弱变强,就因为始终抱有忧患意识。这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然不过42天便兵败退出。1944年,郭沫若作《甲申三百年祭》,重提旧事,以资镜鉴。毛泽东阅后,决定将其列为整风文件,印发全党高级干部深入学习。之后,在《学习与时局》报告中,毛泽东特别指出,“我党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不要退回来”的忧患意识亦来自于对现实的极度警醒。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而“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因此,他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所以,他郑重强调,要“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决不当李自成”的执政自信
“决不当李自成”的执政自信源自于中国共产党掌握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正是因为有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并在革命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才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决不当李自成”的执政自信亦源自于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过去的革命斗争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就是因为我们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即使在将要夺取全国政权之际,面对能否“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支配”疑问,毛泽东也是自信满满,豪迈宣称:“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新时代的“赶考”路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北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曾指出:“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前往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进行视察,在讲话中他再次强调,要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党要求全党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提醒全党同志,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居安思危。我们党是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屡次要求全党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着力解决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性课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告诫全党“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唯有如此,方能时刻保持自我警醒,推进自我革命,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始终高举旗帜,坚定信念,增强执政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习近平总书记这段话,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强烈而鲜明的执政自信。这种自信来自于我们始终高扬的马克思主义旗帜,来自于我们坚定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路上的信心和底气。
实践证明,我们党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但考试还没有结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
(作者单位:常州大学怀德学院)
责任编辑:霍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