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宣讲 点对点传播

发布时间:2020-01-02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徐海涛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闭幕以来,宿豫区精心组建“声入人心”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构建“领导机关讲理论、干部村居谈政策、典型现场传经验、百姓舞台唱新风”的宣讲格局,在全区掀起全会精神学习宣讲热潮。

  红马甲宣讲员,一人一堂精品课。发挥理论宣讲“领头雁”效应,坚持区乡村三级联动,组建“声入人心”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并明确27家重大主题宣讲联席成员单位的党组织“一把手”作为第一分队,抽调20名理论素养好、政策水平高、表达能力强的宣传文化干部作为第二分队,通过试讲选拔30名行业先进典型和百姓名嘴作为第三分队,推荐20名文化爱好者作为第四分队。所有宣讲队员建档立卡,统一配备红色马甲,设计分队标识,邀请市委党校专家进行专题辅导,组织集体备课、审课,要求每名宣讲队员至少准备一节时长45分钟的精品宣讲课或一个文艺宣讲节目。目前,全区已组织宣讲60余场,直接受众7000余人。

  按需订在线接,一单一场宣讲会。100余堂全会宣讲精品课程分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惠民政策解析”“榜样在身边”“全会精神文艺巡演”五大类,每场宣讲课程附主讲人和内容简介、时长、志愿服务时间等信息,宣讲课程菜单化。通过在线公示、印发宣传册等形式,对宣讲课程进行广泛宣传,党员群众按需选择。依托“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建立覆盖镇村的“声入人心”理论宣讲点单群组平台,实施党员群众文明实践所站现场点单、所站联络员在线下单、宣讲志愿者在线接单,使全会精神宣讲“活”起来、“鲜”起来。

  家门口广场上,一讲一唱零距离。按照有制度、有设备、有人员的“三有”标准,在文明实践站所、党群服务中心设置“新思想大讲堂”,方便党员群众就近学、家门口学。利用宿豫本土快板书、三句半、大兴的旱船、丁嘴的跑驴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全会精神搬上“百姓大舞台”,用乡音、土话引导党员群众融入学、带入学。录制“声入人心”宣讲课程,制作全会精神学习视频音频,利用乡镇小镇客厅户外大屏、农村“大喇叭”广播,每天定时进行滚动播放,架起“空中课堂”。在“宿豫发布”微信公众号开设“全会精神每日一学”“全会精神大家谈”等系列专题,打造全会精神“指尖学堂”。

  积分制评星级,一年一批示范点。坚持将重大主题学习宣讲纳入区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推动各单位管好理论宣讲队伍、用好理论宣讲阵地。同时,根据重大主题理论宣讲点单量、接单量和党员群众满意度反馈,对志愿宣讲员进行量化积分评价,每年评选表彰10名“党员群众满意宣讲员”;根据各单位文明实践所站理论宣讲组织情况、志愿宣讲服务点单下单接单情况,出台星级管理办法,每年评选一批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示范点,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作者系中共宿迁市宿豫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臧金露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