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盐都区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建立健全保障农民文化权益的各项制度,让广大农民更加充分地享有文化权益。
开展多形式乡土化宣讲,让农民听得懂、能消化。搭建以农民身边人为主的宣讲班子。主要由所在镇(街道)的宣传干部、大学生村官、包村包片干部、中学政治课老师构成,区里再机动配备1-2名“百姓名嘴”、宣讲达人。多讲百姓话。既强调宣讲的政治性、严肃性、准确性,原汁原味宣讲;又突出生动性、贴近性,讲出生动活泼的事例,让农民听得进、听得懂、有共鸣。积极开展文艺化宣讲。组织区内淮剧团、文化馆、群艺馆和文化站,每年开展送戏到村1-2场。今年明确各村加演一场,并有1-2个宣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节目,体裁不限,并鼓励镇村文化骨干、文化能人自编自导自演节目,增强了优质公共文化的供给能力,效果较好。
完善文化中心户制度建设,让文化搬不走、离不开。盐都区在行政村村部所在地普遍建立了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而在个别相对较远的自然村,农民创造性成立文化中心户,打通农民文化权益保障最后一公里。宣传文化部门牵头抓总,全区统一布局,统一布点,达到自然村全覆盖。细化申报标准,纳入宣传文化部门管理,融入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强化服务责任制,公开服务的项目、时间、制度,并开展农民满意度测评,建立进出机制。实施专项帮扶制度,对连续两年正常化开展文化服务的中心户,区财政给予3000元奖补资金,区图书馆、文化馆登门服务1-2次,免费配送部分书报等。动员机关单位、私营企业、有实力的个人与文化中心户结对共建,实绩纳入各类评选综合指标。
建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让服务更优质、更实惠。梳理盘点理论宣讲、文化服务等农村公共服务“五大平台”现有阵地资源,实施各阵地人员、活动、服务对象清单式管理。落实各项规章条例,配好农村宣传员。构建农家书屋、文化中心户、农民文化爱好者向文明实践站聚合机制,发挥好实践站在保障农民文化权益中的中心地位和带头作用,塑造“一体两翼”“一体多翼”的工作格局,形成“实践站‘吹哨’、各方响应,各方‘吹哨’、实践站支持”的生动局面。向实践站精准投放区级资源,发挥区融媒体中心作用,抓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建设宣传文化共同体。提升文化文明在星级农户评比中的比重,激发农民内生动力,让广大农民主动参与传播先进文化、志愿服务、共创乡风文明活动,让农民成为文化创造和享有的主人,高高兴兴走进文明实践站,开开心心享受文化好权益。
(作者系中共盐城市盐都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臧金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