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群众幸福感

发布时间:2020-01-02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周 峰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作出全面部署,提出要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南京市建邺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围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着力把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更好地落到实处,进一步增强人民文化福祉,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强供给,以制度为保障。区委、区政府先后制定和出台《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实施办法》《建邺区文化旅游体育产业三年倍增计划》《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扶持奖励政策》等制度,提升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水平。近年来,建邺区推出各类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利用青年文化公园的8个玻璃房打造了南京首个“24小时美术馆”;开展了国际青年诗会、音乐之夏等持续不断的文化活动;创作了歌曲《新莫愁》、广播剧《南京眼》等文艺作品,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正不断提升建邺“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软实力,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制度支持和保障下,已形成以“精彩365·快乐每一天”文化惠民活动品牌为基础,“建邺书房”“江心洲露天电影节”等特色品牌为支撑的公共文化活动品牌体系。

  高质量,以内容为重点。建邺区立足“高质量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中心”定位,积极推动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国际博览中心、江苏大剧院、金陵图书馆、南京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在内的国家、省、市、区、街道、社区六级文化设施网络覆盖体系。建造了15个群众家门口24小时不打烊的书房式图书馆,积极打造智能化的“特色导视与智慧文化旅游”服务体系。此外,还创新开展以“参与新实践、学习新本领、开展新创造、乐享新生活”为载体的“四新居民”培育工程,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有机结合。

  市场化,以服务为导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邺区正在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公共文化供给模式。今年春节期间,建邺与企业携手打造首届青奥艺术灯会,吸引客流超110万人次,带动周边旅游客流近300万人次;区委宣传部与保利大剧院共同打造“周末音乐会”,以惠民为宗旨,推出一批高品位、有格调、低票价的文艺演出,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探索建立“文商共舞”新模式,在商圈中叠加文化因子,金鹰世界、华采天地等众多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了“真人图书馆”、天空美术馆、亲子微剧场等各具特色的公共文化空间。定期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购买的公共文化服务进行群众满意度调查,设置量化指标,实施动态监测,逐步建立起第三方评估机制。

  (作者系中共南京市建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臧金露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