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读《梁家河》一书有感

发布时间:2020-04-26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于晓庆    

  年前,我有幸参加省委组织部在延安举办的学党史、学新中国史专题培训班,在梁家河村接受了现场教学,再次阅读了自己特意带去的《梁家河》一书,对习近平同志当年在梁家河的成长经历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1969113日,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落户,到197510月被推荐到清华大学读书而离开。七年间,他从一个黑帮子弟”“可教子女,到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推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成为老百姓的带路人,完成了人生的一个转折。

  在梁家河,习近平同志不仅过了跳蚤、饮食、生活、劳动、思想等五关,而且与当地群众一起生活、一起战斗,尤其在当上党支部书记后,他下定决心,要为老百姓办一些好事,带领群众挖水井、建磨房、办扫盲班、办铁业社、办代销点等等,赢得了群众的认可。

  七年间,习近平同志也遭遇过不少挫折,但他毫不气馁。他渴望入团和入党,却因所谓的黑帮子弟身份和没与受诬陷的父亲划清界限,写了8次入团申请书、10次入党申请书都未能如愿,但他始终坚定政治追求不动摇,终于实现了自己入团和入党的愿望。他求知若渴,每天晚上在煤油灯下看书到深夜,上山放羊时看书,锄地休息时背字典,读书成了他的一种生活方式。

  梁家河是个只有60多户人家、200多口人的黄土高坡小山村,也是个缺穿缺吃的穷困村。当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后,习近平同志提出要在梁家河沟口打坝造田,让梁家河人能够吃饱肚皮。可就是这样一件好事,却引起了村里人的纷纷议论。不少人担心雨季山洪会把坝冲垮,落得个劳民伤财白忙活一场。他找人帮忙天天挨家登门做工作,才终于把人们都说动了。在把打坝一事定下来后,他便不分白天黑夜地领着大家干了起来,甚至光着脚站在刺骨的冰水里干活,赢得了不撒奸”“好后生的口碑。在他的带领下,梁家河终于造出了一片至今都是村里最好、最平整的土地,玉米亩产由原来的400斤提高到800斤。后来,习近平同志又顶住各种压力,组织年轻人在梁家河建成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逐步解决了村民烧饭、照明的问题。

  古人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习近平同志把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奉献给了梁家河,而梁家河也培养和造就了他。经过七年艰苦生活的磨炼,他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远大的理想抱负、热忱的为民情怀、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卓越的领导才能。他在梁家河树立了要为人民做实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

  习近平同志在梁家河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从当年的大队党支部书记到今天的党的总书记,成为全世界第一大执政党的领导核心,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选择。

  作为党员,我们必须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作者单位:江苏省档案馆)

  责任编辑:高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