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马克思主义走进青年

发布时间:2020-04-26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郭 亮 王 刚    

  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旨在引导青年人筑牢正确理想信念,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南京师范大学在组织开展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中,立足三大平台,推进两论融合,提升活动理论品质,拓宽活动宣传格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立足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建设平台,谋划“重点活动”和“活动重点”,精准把握重点难点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队伍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力量,也是办好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的重要依托。依托全国重点马院平台建设,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举办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纳入全国重点马院建设任务,发挥学科优势,组织专业力量,精准把握理论宣传的重点难点内容,科学谋划重点活动活动重点,努力提高活动的实际效果,有效提升活动的理论品质,增强活动的思想性和实效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青年群体中传播,重点是让广大青年通过研读马列经典著作,走进经典作家的精神世界,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永恒魅力;难点是让青年学生学以致用,真正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人生问题,解决现实难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此,学校在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之我读马列经典校园沙龙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安排青年研读《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经典著作,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在研读经典的同时,重点开展学习经典演讲活动,演讲者的精彩演讲和点评专家的精到点评,相得益彰,同频共振,形成一幅学经典、悟经典、用经典的生动画面。青年在理论联系实际中,找到破解学业、就业难题的答案。

  立足部校共建平台,加强理论舆论“两论融合”,科学提升合力效力

  在媒介高度发达、信息高度开放的媒介化社会,社会舆论已经超越信息交流的功能,成为影响政治生活、社会价值观,重构人们理想信念的重要力量。2017年,为了强化两论融合,培养输出更多懂马克思、信马克思、爱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和新闻人才,唱响理论舆论协奏曲,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部校共建金字招牌,江苏省委宣传部与南京师范大学同时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协调省委党校、省社科院、省广播电视集团、新华报业集团等理论研究宣传单位,从政治、政策、经费和资源上,大力扶持学校马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建设,全面加强对马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科发展、教学改革、理论研究和宣传、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领导和指导,为理论舆论两论融合提供高平台,注入新动力,拓展新路径。

  学校在组织开展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中,准确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总体要求及战略意义,创新理论传播和舆论引导工作方式,统筹马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力量,汇聚理论传播和舆论引导工作资源,推进两论融合,扩大活动影响。学校以组织开展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为契机,锻造既懂理论、又擅宣传的工作团队,一边做好活动组织,一边抓好活动宣传,有效提升了活动的思想性和影响力。活动开展以来,学校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创作文艺节目60多个、新媒体作品300多件。其中,原创文艺节目《你是依靠》《向逆行者致敬》《生命之光》《国家》等得到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报道;新媒体作品《那五那四那青年》《九一八》《My Talk女神带你看两会》点击量多达数百万次,《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匠人故乡》荣获省委宣传部颁发的优秀作品奖。学校创作团队MY工作室荣获2017年度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提名奖。

  立足国家“双一流”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平台,统筹“专家引导”和“青年表达”,切实推动入脑入心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老师的指导和朋辈的影响同样重要。作为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源地之一,南京师范大学在组织开展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过程中,立足国家双一流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平台,强化专家引导青年表达的影响作用,切实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入脑入心。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仍不平静,斗争和较量有时十分尖锐。复杂多变的舆论环境和意识形态斗争形势给青年学生在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形成方面造成了很大干扰。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在马克思主义·青年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专场活动中,邀请校内外老中青骨干教师代表组成专家团队,引导青年学生学《纲要》、用《纲要》,为学生答疑解惑,引导学生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金钥匙,打开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门,有效深化了青年学生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青年有青年的思维习惯,青年有青年的表达方式,青年人最容易受到青年人的影响。曾给省委书记娄勤俭写信汇报在西部教书育人工作情况,并令娄书深受感染、深为感动的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同学们,既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优秀代表,又是深受青年学生喜爱的榜样。学校在组织开展马克思主义·青年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专场活动中,专程邀请支教团代表现场分享自己走进西部、扎根西部的奋斗故事和心路历程,感动了无数青年学生,在校园内外掀起读马列经典、学马列经典的新热潮。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陈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