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费孝通诞辰110周年,凡是与他有过接触的人,都会萌生“写一写”的想法以纪念这位老先生。我有幸见过费先生两次,每次见面都为他的学术大师风采所折服。
费孝通祖籍苏州吴江,1910年生,一生致力于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的教学和研究,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他多次到南通视察,在南通留下许多墨宝和诗句,对南通有说不完的情缘。
名字中的南通情结
费孝通出生那年,父亲费璞安正在南通工作,先在张謇家当家庭老师,后任通州师范老师。费璞安算是张謇唯一儿子张孝若的开蒙老师。张孝若生于1898年,比费孝通大整整12岁。费孝通出生时,费璞安在儿子名中取“孝”字,与张孝若之“孝”算作同一辈份,以示亲切、友好;又加上了“通”,意为父子两代都须记住、感恩“张南通”。当时,南通人大多直呼张謇为“张南通”。
前几年,我到吴江参观费孝通江村纪念馆,第一块展板就讲清了其名字的由来,只是可能诸多人之前并不知晓。
曾任中共南通市委书记的吴镕在文章中回忆道:费孝通同我和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陈丕显讲到名字中“通”的特殊含义,才算是第一次公开自己父亲取名的用心。费孝通与吴镕交谊深厚,他曾对吴镕说,母亲怀孕就在南通,自己是在南通出生的。而后,我再一次问及吴镕老书记,费孝通在南通出生?他斩钉截铁地回答“Yes”。
学术生涯长达70多年,费孝通学术生命起始很早,闻名于世界也早。
他的早年成名作《江村经济》,是人类学名著,调查背景正是祖籍吴江。“乡村中国”是与早年的费孝通联系起来的一个重要学术概念。费孝通读了本科后到邹平,参加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在清华大学读硕士研究生,毕业出国前到广西做花篮瑶调查等,后来取得学位回国在广西报刊上连载了“乡土中国”的长文。
从来都把南通放在“苏南模式”中
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是费孝通调查研究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的高峰期。当时普遍认为,中国现代化是两翼齐展,一是工业化,二是城镇化。从社队工业到乡镇工业,即从无锡、苏州等地开始,被称作“苏南模式”,其实包括苏、锡、常、通四个城市。费孝通极为关注这一“新生事物”,考察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不断呼吁并多次著文要大力发展乡镇工业,大力发展小城镇,遂有《小城镇 大问题》一书。
我与费孝通第一次见面是2000年,恰逢他90岁寿辰。借着在京出席《费孝通论小城镇建设》一书首发仪式和研讨会之机,经由费先生的秘书帮忙联络,见到了这位著名学者。抵达费家宅第,秘书说费先生近有小恙,一般不见外人,但我们应约远道而来,可例外。他安排我们在楼下接待厅等候。隔不久,费孝通披着外套一步步轻缓地走下楼来,边走边注视着我们。他神色还好,乡音未改,操着启海人所熟知的吴语与我们小声打招呼。见面后落座、寒暄,简单聊了聊,遂与我们合影留念。站在大师边上,我内心很是激动。回到南通后,我得到一整套14卷《费孝通文集》,上有费先生的签名。当时我是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地一本本地读过去,让我对他个人和学术思想有了更为深切的了解。
其实,费孝通对南通很熟悉,有深厚的感情。除了知道自己名字的用意外,他研究乡镇工业和小城镇发展,自然都离不开南通,一直把南通发展归入“苏南模式”。他一生中共有五次到南通走访调研。在南通,他欣然命笔,写下“江海明珠,风水宝地”,不吝盛情赞誉。
“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大同观”和文化自觉的著名判断
2001年5月,费孝通又一次来到南通,而后我们在他住的宽大房间里第二次会面了。他穿着长袖衬衫外加了件似蓝印花布样的短褂子,在交谈中,得知我是候任文化局长,就与我热络地讨论起他的观点: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文化,各个国家的文化是不同的,体现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无所谓孰优孰劣、孰高孰低;只有民族的才是独一无二的,才是世界和人类的;各民族、各国家的文化应该多交流、多沟通,这样就能精彩纷呈,也可以各取所长。在当时,我并不知道他已经作出“文化自觉”的著名判断,更不知道他“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具体、生动的精彩表述。但后来回忆起那短短十多分钟的交谈,他说的正是这个深刻道理。
“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人类必将走向大同之“通”,具体体现在费孝通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通达之上。学贯中西的老一代知识分子费孝通,不仅对中华传统文化通,也对人类文明历史通。
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重要讲话中引用了“美人之美、美美与共”这句名言,并深刻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这是习近平主席向国际社会提出的重要主张。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习近平主席又提出了第三个“谋”:为世界谋大同。这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合起来构成了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
时隔19年,斯人已逝,言犹在耳。深刻感受“文化自觉”,我们对“文化自信”有了更深切的领悟。只有文化自觉,才能文化自信;也只有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才能进一步增进文化自觉。
费孝通一生学术成果丰硕,可谓著作等身,对中国历史发展不同时段和人类文明历史都有学术思考和思想观照。我一直以为,费孝通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提出的“文化自觉”“大同思想”超越了时代、超越了国界,达到了人类文明的至上高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费孝通的学术理论,是他留给祖国、留给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作者系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二级巡视员)
责任编辑:高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