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民战“疫”中锻造文明实践新品牌

发布时间:2020-06-29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丁思英    

徐州市贾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紧扣疫情防控和群众需求,组织志愿者活跃在战一线,宣传群众,引导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织密疫情防控网,在战中经受了考验,拓展了功能,发挥了特长,擦亮了品牌。

一、聚力引导群众,吹响全民防疫集结号一是传播广泛、家喻户晓。运用横幅、宣传单、显示屏、大喇叭、小喇叭等传统宣传手段,共录制推送新农村大喇叭36期,张贴通告24000余份、发放宣传单88600余份;注重运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将文明实践三级平台打造成防疫宣传主阵地,区融媒体中心各平台推送疫情信息12000余条。二是形式新颖、好听好记。注重运用艺术化的宣传形式,组织文艺志愿者精心创作快板《众志成城来战疫》、三句半《疫情防控要记牢》、老歌新唱《疫情防控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达到了在润物无声中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效果。三是移风易俗、新事新办。组织移风易俗志愿者、红白理事会成员走村入户宣传,引导群众喜事迟办或简办179件,丧事不办或简办220件,全区未出现一起因红白事人群聚集造成的疫情传播现象。

二、协力组织群众,织密战攻坚防控网一是四支队伍同频共振。构建 机关志愿者+社会志愿组织+基层党员+热心群众四位一体的志愿服务网络,全区1167名机关干部,5800余名基层党员、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热心群众,下沉疫情防控一线,开展防控宣传、排查登记、卡点值守、助力复工复产等志愿服务。二是十必联立体防控。依托十必联组织村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包片,志愿者与10户左右家庭联系包挂,打造文明实践网格,实现地毯式摸排、全覆盖宣传、跟踪式服务。三是先进典型示范引领。开展疫情无情,人间有爱暖心故事征集活动,共征集暖心故事60余个。中国好人孟庆喜录制疫情防控新农村大喇叭在各村广播,老党员徐传贵手写上千条防疫标语在大街小巷张贴,道德模范王承志、李秀侠等带头发倡议、捐款捐物。

三、致力服务群众,开启助推发展新征程把战胜疫情、满足群众生活和促进发展作为第一导向。一是守望互助聚同心。深入推进村民互助·共享服务,通过一帮一”“十必联”“片长制等形式,为有需要的群众送帮助、送服务。大泉街道敲门大姐主动帮助居家隔离人群和孤寡老人等买菜、买药。郭广海等160余名理发师义务为村里的群众提供理发服务。二是特殊关怀送爱心。针对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展1+1结对帮扶,提供买菜、送饭、心理抚慰等服务。组成居家隔离志愿服务队,开展入户消毒、测量体温、心理慰藉、物资采买四个一服务。三是精准服务强信心。深入企业开展暖企助复工行动,帮助破解员工返岗难、防疫物资短缺等问题。协调区农业农村局、商务局等单位,在村级防控卡口设置27个平价放心蔬菜投放点,并借助网络平台做好信息发布、带货直播等,有效解决供需矛盾。

 (作者系中共徐州市贾汪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臧金露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