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懂讲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发布时间:2020-08-28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刘万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做好新思想的宣讲工作须在牢记这一点上展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伟大实践和奋斗历程,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面向基层,学懂讲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我的体会是要立足于理论体系、立足于时代、立足于实践、立足于大众。

讲清楚第三卷的体系定位

思想是一以贯之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是一个有机系统,有着完整的脉络。学好第三卷,必须对照第一卷和第二卷。比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在第一卷时已基本成型,思考成熟。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四梁八柱,在第一卷里基本已经形成,在十九大报告中形成了科学系统的论述。

在掌握整体性的同时,充分领会发展性。第三卷《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一文中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就是这种不断开拓不断发展的理论成果。十九大报告是一个定型报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却是一个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系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记录了自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和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中进一步提出的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

辨明孕育理论的时代特性

理论离不开所处的时代。学懂理论必须讲清楚时代背景、历史变化、发展演变。要有历史的纵深感,才能充分认识理论的时代价值。

辨明变与不变,于变局中开新局。所谓的,是时代的变化、形势的变化,以及相应思想的产生、发展、形成及继续发展的变化过程,还有应对危局的遭遇战主动战策略。而不变的,是我们的初心使命,这一点在第三卷十九个主题中被反复强调,即我们的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等。在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作为一个整体讲的同时,必须讲清背后发生的时代变化。第一卷所处的时代背景是2012年到2014年。第二卷所处的是20142017年。第三卷所处的是201710月也就是十九大召开,到2020年初。在这一时段,国际国内发生了很多大事,一些潜藏的变局苗头纷纷显露,如美国频频退群、中美贸易争端升级、西方民粹主义抬头等。结合这些时代背景,讲清楚百年变局下的变与不变之道,才能夯实我们化危为机的战略自信。

结合实践佐证理论的科学性

科学理论是在现实之上产生的正确思考,具有事前的预见性,事中的指导性,事后被证明的正确性。检验理论科学性的一般都是对时代性重大问题的回答。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对全世界是一次严重危机和严峻考验。这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全党是一次大考,也是对新时代理论科学性的一次检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选取文章截至2020年初,虽然没有收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但是全书表达的思想,却处处在提醒全党上下:当危机来临时,我们做好准备了吗?

在基层宣讲《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时,要想让群众能够理解并运用,就必须联系实际,而当下最大的实际,就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大到国际社会如何携手面对,小到个人应该有何作为。通过紧密结合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紧密结合改革发展稳定等各方面工作进行生动宣讲,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所蕴含的理论讲清楚,让群众弄明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抗击疫情的表现令世界瞩目,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为什么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能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因为我们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为什么中国能做到全国一盘棋?因为我们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为什么各级党委政府临危不乱有章有法?因为我们全党上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化解风险挑战。此次疫情也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正说明此前召开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预见性、指导性、有效性,有力证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

通俗宣讲让群众懂得运用

理论宣讲是学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思想、培育核心价值的重要方法,是回应百姓关切、释解群众疑惑、凝聚社会共识的有效手段。如何让宏观理论和宏大叙事化作生动的道理入耳入心呢?大众化离不开通俗化。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我们现在就需要像艾思奇那样能够把马克思主义本土化讲好的人才。我们要传播好马克思主义,不能照本宣科、寻章摘句,要大众化、通俗化。要想达到理论为广大群众所理解和掌握这一目标,那么大众化可被视为彼岸目标,而通俗化就是通达桥梁。通俗化没有统一标准,可语言化繁为简,以理服人;亦可辅以事实案例,以例服人。所以,当我们积极创新宣讲方式方法时,一定要在通俗上下足功夫、做足文章,做到宣讲既不失深度又浅显易懂,既接地气又易入脑入心。

(作者系中共海安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海安市社科联主席、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

责任编辑:何 乐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