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对党要忠实》是陈云同志1940年写作的一篇重要文献,它是基于延安时期党组织的快速发展状况而作的。当时,延安作为抗日革命根据地,政治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进步青年心中向往的圣地。大批有志之士纷纷涌向延安,踊跃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党员的数量急剧攀升,由1937年初的4万人,快速发展到1940年的80多万人,不到4年时间就增加了20倍。因此,在这个阶段如何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发扬对党忠诚老实的作风,就成为尤为重要而紧迫的课题。这也是陈云写作这篇文章的缘由。
忠诚是对特定对象的一种无私坦荡的情感和操守,老实是指实事求是、实实在在的一种处事态度和方式。忠诚老实放在一起,主要是强调立场、真伪的问题。对个人而言,这也是人品和人格的基本问题。
一天,有两个新党员找陈云谈及对党隐瞒的事情。他发现这类情况在党内还存在不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什么党员会隐瞒某些个人事项呢?有一部分人的动机是怕入党不顺利,怕因为某些事项的暴露会在党内遭受歧视,目的是为了“在党内吃得开”。虽然有的党员对于自己的隐瞒行为觉得不太光彩,但是认为没有产生什么恶劣的后果。这与共产党员光明磊落的标准是背道而驰的。陈云明确提出,“党员对党隐瞒应该向党报告的事情是极端错误的”。“忠实于党”是体现党性的核心,共产党员应该胸怀坦荡,对党组织不得隐瞒任何应该汇报的个人问题或事项。
陈云明确提出党员纯洁性的标准,避免了对其简单化、庸俗化的理解。针对考察入党对象时,没有完全基于被考察人政治立场和对党的事业实际表现,片面理解“纯洁”的含义,认为党组织需要的“纯洁”主要指的是年龄小、毫无社会经验的人,而对于家庭社会关系或本人社会经历较为复杂的,则不敢介绍入党。陈云提出,共产党员的纯洁是指“在复杂动荡的环境中忠心为共产主义坚持奋斗的纯洁”,这是党员纯洁性的根本体现,而不是所谓年龄小、没有社会关系式的片面理解。
“天下至德,莫大乎忠”。自古以来,忠诚老实就是一种传统美德。“忠”是中国传统文化“八德”之一,在内容丰富的二十四史中,就专门列有忠臣篇章。诸葛亮曾说:“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故良将守之,志立而名扬。”历史上屈原、岳飞、文天祥等人之所以一直广受尊崇和赞誉,与他们忠诚的崇高品格是分不开的。
中国共产党是先锋队性质的政党,作为其中一分子的党员必须言行一致。这是对党员的基本要求。如果共产党员不说真话,刻意欺骗,就会失去两种信任。一方面,会失去党内的互相信任。党员之间的互相信任是形成统一意志的基本保证。如果党组织内充斥的都是假话套话,党员之间的信任度就会很低,“党的意志的统一和铁的纪律也就不能建立,共产党将不成其为无产阶级有组织的队伍”。另一方面,党员对党的不忠实会最终失去人民的信任。如果党内讲假话成为一种风气,就会不可避免影响到党外,出现欺骗民众的现象,这样的政党也不能被人民所信任、所拥护。
对党忠实应该是无条件、不掺任何杂质的。陈云还关注到党内存在所谓“伪忠诚”的问题。有的党员表面工作做得很到位,但一涉及到具体行为就表现得言行不一。他认为这些“伪忠诚”的党员与新党员所犯的错误性质不同。这些人一部分可能是政治上别有企图的分子,例如蒙混进党的内奸,目的在于破坏党;也有一部分是党内投机分子,为了获取自身利益,刻意骗取党组织的信任。这些人表面看起来对党十分忠诚,实际上假话连篇,表里不一,表面上对党的拥护在实际行动中就破产了。陈云认为,这种搞两面派、做两面人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党的纪律,应该受到严惩。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特别强调对党的忠实。对于党员来说,这是成为党组织成员的基本要求,体现的是一种责任感、信念感。对党忠实的优秀作风也是党不断发展所形成的光荣传统。《中国共产党章程》就明确规定,“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是党员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将“忠实”规定为新成员入党的五项条件之一。毛泽东明确指出,“如果做事不忠实,那‘知’只是言而无信,仁只是假仁,勇只是白勇”。
忠实也始终是考察党员干部的一项基本指标。在党的历史上,涌现出无数对党忠实、舍生忘死、公而忘私的英雄模范。革命时期,面对国民党的“白色恐怖”,李大钊、萧楚女、夏明翰、方志敏等一批共产党员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用行动深刻诠释了对党的忠诚。杨匏安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之一,被捕后丝毫不为反动派的威逼利诱所动,坚决地回答“死可以,变节不行”,充分体现了大义凛然、威武不屈的崇高革命气节。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370多万名共产党员为民主革命的胜利英勇牺牲。新中国成立后,也涌现了一批诸如邱少云、雷锋、焦裕禄、杨善洲、林俊德等典型模范。他们始终保有对党的信仰,对党组织、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
虽历经80载的岁月洗礼,陈云同志的这篇文献仍然发人深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拥有9100多万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依然面临“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的复杂严峻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要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忠诚老实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优秀品格,也是体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要求。只有每个共产党员对党忠诚老实,才能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党员要在把握实践要求的基础上勇于担当作为,始终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作者单位: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
责任编辑:霍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