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中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部重要著作充分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展现出极为鲜明的理论品格。
坚定的信仰追求,深厚的为民情怀
革命理想高于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他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这是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的秘诀所在。他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党员干部改造主观世界的主攻方向,作为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终身课题,修好党性教育这门共产党人的“心学”。
怀着一颗为民、忧民、爱民、亲民、敬民、惠民之心,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显著的特征。在习近平总书记历年的新年贺词中,人民、改革、发展是反复出现的高频词。他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结束后与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我们要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共3万多字,就有200多处强调“人民”。报告从“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到“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从“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到“把人民利益始终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从“人民群众反对、痛恨什么,我们党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到“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等,处处闪烁着“人民情怀”的光芒。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亲民爱民为民,与人民同甘苦共命运,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核心理念,这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在情感上的体现。
强大的全局能力,辩证的战略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善于从战略全局高度、以长远眼光看问题,善于从马克思主义理论高度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深悟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原理、精神实质,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以及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在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中形成的战略的、全局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辩证法思维,体现在第三卷中,就是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马克思主义理论高度来指导治国理政的实践,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十分讲求实际,考虑问题、提出意见办法,都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既抓住重点又统筹兼顾,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收入第三卷的论述,既有较长篇幅的以各种范畴、 规律、规则出现的专论性的理论阐述,也有直接回答和解决各种现实问题的思想指导和工作指导。不论属于哪一种情况,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都是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紧密相联的,都是有的放矢的,都有很强的针对性、现实性和指导性,体现辩证的战略思维。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像一条红线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在实践基础上的战略辩证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方法论。
强烈的问题意识,顽强的意志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从来不回避问题,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解决问题。在十九大报告中,就有37处谈到“问题”一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带领全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具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的自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立足于时代去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这个时代的社会进步;只有立足于时代去倾听这些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社会和谐的时代号角。”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多次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解决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会向前推进一步。
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而且要有勇气、责任、担当精神。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患感、顽强的意志品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雷霆万钧之势开展反腐败斗争。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始终保持了自我革命精神,一次次拿起手术刀来革除自身的病症。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把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要位置,深刻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政治建设的高度精准把握。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目的是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腐败现象是侵入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惩治腐败,加快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新实践新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强烈的问题意识、顽强的意志品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理论品格。
完整的体系架构,系统的理论创新
从理论上讲,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全面、系统、严密的特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具有鲜明的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应当看到,第三卷阐述的思想观点几乎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各个方面,其理论构成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和见解,许多论述独具创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能够从事物整体出发来分析和把握某一个体,把任何个体、现象和过程置于一个更为宏大的背景关系之中,从而更深刻地把握这一个体、现象和过程。其二, 能够从事物、过程、要素的复杂关系中把握它们的整体,把个体置于事物的相互关系中,形成对这一事物本质和内在实质的整体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又完整的理论体系,有着系统的理论创新这一突出而鲜明的特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时代之基推进理论创新,表现在其各个思想观点自身包含着科学的预见性,其中有许多关于未来发展目标和发展趋势的预测和设想。例如,对重大时代问题之回答,形成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唯一的不可替代的指导思想;对社会发展矛盾问题之解答,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且提出了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方略;对世界发展之问题的回应,就是“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清醒认识党的自身建设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是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前提和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安排专章部署新时代党的建设,并且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新颖独到的思想,充分显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智慧和力量。
坚强的政治定力,高度的历史担当
政治定力就是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消除各种困惑、排除各种干扰,坚定正确立场、坚持正确方向的能力。政治定力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政治要求,也是党性修养和政治素养的集中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要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定力,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方向,保持正确立场,能够经受住各种政治考验。以坚强的政治定力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保持坚强政治定力,必须对当前世情、国情和党情保持清醒的认识,对存在的问题得出科学的判断、作出正确的决策。只有保持清醒头脑,始终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增强政治定力,居安思危,才有助于我们举好旗帜,在风浪考验面前牢牢把握驾驭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打好主动仗。
历史担当是党员干部的一种态度、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责任、一种行动。有职就有责,有责就要担当。在面对各类重大风险突发事件时,党员干部必须做到政治合格,始终保持政治信仰不变色、政治立场不动摇、政治方向不偏移,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实践一再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越是向纵深推进,越需要坚持历史担当。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先之劳之、率先垂范,勇担重任回应人民期待,用铁的肩膀负起时代重任,切实把责任担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扛千钧之重,以胸怀天下、勠力复兴的历史担当,严字当头,从严从实,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战略举措,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是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科学体系。
(作者分别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二级教授、扬州大学特聘教授,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责任编辑:孙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