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2022-05-05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林方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要求赓续党的红色血脉,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要注重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不断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讲好共产党人的初心故事、诠释好革命先烈的使命担当,引导青年大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

着力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课堂教学

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所需的历史素材、文化素材、政治素材在红色文化中都能找到相应的案例,要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作用,把红色文化内涵融入课堂教学实践中,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让青年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构建的红色案例故事与情境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知。

一方面,注重挖掘和传承红色基因。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从红色文化中汲取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推动红色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相结合,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精神文明创建和思政教育相结合,用好红色文化这一思政加油站。另一方面,注重把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阐释好贯通其中的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及蕴藏其深处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教育引导青年一代知大势、明大德、行大道,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人民与历史的选择,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着力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就近与高校对接,挂牌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大课堂建设,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化为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素质、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外化为青年大学生的自觉行动。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实践精神,是社会大课堂建设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红色文化最突出的价值内涵是道德价值,每一处红色遗址、每一个革命事件、每一位英雄人物、每一份历史文物,都蕴含着革命先辈高尚的大爱情怀和道德情操。开展红色文化社会实践,有利于红色文化入心入行。因而,要紧扣红色文化引领主旨,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革命文化遗址等,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或者寒暑假,围绕育红色文化课堂、创红色文旅产品、出红色文化成果等工作,组织学生参加红色旅游、体验红军生活、重温红色历史等活动,积极开展各种情境式、体验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完善革命文物名录和大数据库,积极打造红色文化网上展馆

地方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素材。常州是红色革命的热土,被誉为常州三杰的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更是家喻户晓。瞿秋白总想为大家辟一条光明之路,张太雷愿化作震碎旧世界的惊雷,恽代英要把自己身上的磷燃烧起来,烧掉古老的中国,诞生一个新中国,他们用青春的热血和年轻的生命诠释着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形成了常州三杰精神,他们身上所展现出的爱国情怀、革命信念、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是指引着一代又一代青年胸怀天下、接续奋斗的精神旗帜。要积极寻找身边的红色历史、红色人物、红色事件,更好地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党的历史上那些感人至深的事件和人物进行系统整理,进行符合时代需要的生动呈现,讲准讲好英雄模范的故事、用活用好革命文物的价值,实现主流意识形态与主流受众的有效对接。用故事讲道理、以楷模育新人,教育引导广大青年胸怀国之大者、心系民族未来,打造有温度的社会实践课程,真正让红色文化深入大学生内心、使红色精神根植于学生血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熏陶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着力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

把红色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就要不断丰富和深化红色资源开发,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红色文化内容,使红色文化在校园中处处可见、可感、可学。通过校园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电视、校园网站,以及丰富多彩的红色文艺活动、娱乐活动、竞赛活动等,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奋斗的历史,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历史,促进大学生在感知红色文化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从而加强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和谐的文化校园,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内各种建筑设施、教学实验设备、文体设施、人文景观、馆藏图书、文库资料和一草一木等,是高校师生日常接触的物质存在。要在教学实验设施、文体活动场所、图书馆文库馆藏等办学设施上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建设,为大学生提供带有鲜明红色文化特色的办学条件。注重校园的景观设计,不断开发和利用好红色文化,做好校园的规划设计,强化校园人文景观的红色文化育人功能,使校园的人文环境既能反映大学的历史积淀,也能体现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营造品位高尚的人文景观氛围。同时,做好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校园内的转化运用。常州大学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为载体,先后成立了瞿秋白政府管理学院、刘国钧管理学院、李公朴社会教育学院、史良法学院等地方人名命名的学院,围绕挖掘传颂名人故事,弘扬老一辈革命家、实业家、科学家的爱国奉献精神、斗争精神、实业救国精神,凝练形成特色化办学思路和培养机制,把地方红色文化有机融入校园文化,并转化为学校的办学资源和特色。

(作者单位:常州大学商学院)

责任编辑:孙秋香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