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探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近年来,扬州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作为总体要求,立足扬州实际,积极开展文化遗产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主动传播、多向发力,积极推动扬州文化遗产在海外“吸粉”“出圈”,为更好服务国家和全省外宣总体战略,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扬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力量。
以运河为媒介,让运河文化推动文明互鉴
作为大运河“原点城市”和拥有遗产点段最多的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扬州主动用好运河这一世界语言,做亮运河文化国际传播交流品牌,擦亮“世界运河之都”名片。一是促进运河文化交流“焕发活力”。坚持“一年一主题、一年一特色”,连续举办16届世界运河城市论坛。近年来,扬州先后举办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运河文化嘉年华、运河主题国际微电影展、“发现江苏·品味运河之都扬州”、“千年运河千里行”中外媒体采风、“感知大运河 保护地球村”国际留学生研学等国际交流活动,古老的运河文化遗产迸发新活力。二是引导社会组织平台“出新出彩”。2009年,扬州联合60座国内外运河城市发起成立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这也是省内唯一的国际性非政府组织。目前,共有会员212个,包括66座国内运河城市、47座国际城市、48家企业、42个机构和组织以及9个个人会员。多年来,WCCO主办了世界运河城市论坛、世界运河古镇合作机制会议等多项国际交流活动,发起建立大运河生态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国内外顾问专家团队和志愿者队伍,成为扬州开展运河文化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三是推动运河文化体验“走进现实”。高品质建成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和大运河非遗文化园(一期),2023年接待游客420万余人次,博物馆设立“世界运河与运河城市”展厅,阿姆斯特丹、威尼斯等国外运河城市的展品跨海来扬。积极推动以扬州园林文化为代表的运河建筑文化走出去,德国曼海姆多景园、爱尔兰都柏林谊园、英国曼彻斯特桥水公园等海外扬州园林成为运河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承办202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41个境外城市和机构参展,全球220家次媒体予以关注。“扬州东关街园宅保护与传承复兴项目”获得2023年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杰出奖”,为全国唯一。
以美食为纽带,让舌尖技艺促进民心相通
作为中国首个“淮扬菜之乡”,扬州拥有丰富的饮食类非遗项目和老字号商家,201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美食之都”称号。一是美食会展诚邀天下客。连续多年在北京、上海举办“扬州美食品鉴会”,邀请驻华使领馆官员、企业代表、媒体记者等品味扬州美食。近年来,先后承办“丝路美食扬州汇”、美团黑珍珠餐厅指南发布暨颁奖盛典、“发现江苏·寻味美食之都扬州”、中意(扬州)美食文化展、“世界美食之都”食文化交流大会,每年举办中国早茶文化节、中国(扬州)国际创意美食博览会等国际性美食会展活动,让海内外美食非遗技艺在扬州交流交融、互学互鉴。与淮安合作开展“世界美食之都”联动宣传,“世界美食之都”展示馆建成开放,中国淮扬菜博物馆获评首批全省对外文化交流基地。二是美食交流传播淮扬味。每年多批次组织赴海外举办美食展示交流活动,扬州美食走进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红楼宴”亮相香港,淮扬菜闪耀澳门并获评米其林一星,百年老字号冶春在迪拜世博会运营中国馆餐厅,富春受邀赴新加坡、尼泊尔和法国展演世界级非遗项目“富春茶点”,淮扬美食香飘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国首个“海外惠侨工程·中餐繁荣基地”落户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率先开设全球性远程教育网站“中餐繁荣网上课堂”并在美国上线,实现中餐大师教全球网友学做中国菜。三是美食产业做足大文章。开设烹饪教育60多年以来,扬州已为境外培养大厨千余人,主要分布在日本、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巴西、韩国、意大利等国家,仅在日本工作的大厨就有200余人;75%以上的中国驻外使领馆的厨师来自扬州。积极发展速冻食品、预制菜等美食产业,扬州包子每年出口5000万只、发往20多个国家,海外100多个国家的华人餐馆都有供应扬州炒饭。与意大利合作共建中意(扬州)美食产业园,面向意大利举办多场产业推介活动,与一批意大利企业成功签约。美食产业化正让传统淮扬菜走上“国际餐桌”,融进当地生活。
以非遗为载体,让传统文化成为交流信使
扬州传统文化艺术资源极为丰富,目前拥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国家级非遗20项,非遗项目保护数量位列全省第二,“扬州非遗”也成为扬州对外文化交流的金色名片。一是扬州“小木偶”登上“大舞台”。扬州杖头木偶因其跨越语言障碍的表演形式,几乎每年都会受国家、省、市相关部门委托到海外进行文化交流。近年来,经典木偶剧《白雪公主》亮相哥伦比亚等多个拉美国家,与阿根廷圣马丁大学合作编创的木偶剧《森林王子》在多个国家上演,与德国签订“中德偶动画电影国际合作基地高级创始单位”合作协议,促进中德木偶艺术交流。如今,扬州木偶足迹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2000多场,是扬州对外文化交流当之无愧的“轻骑兵”。二是清曲“茉莉花”唱响“民族风”。1924年,源自扬州清曲《鲜花调》的歌曲《茉莉花》因被意大利著名歌剧《图兰朵》作为主要音乐素材使用而在海外广泛传播。近年来,扬州传统曲艺留韵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不断在世界舞台留下“扬州印记”。扬剧电影《衣冠风流》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第19届世界民族电影节颁奖典礼上获颁“最佳音乐电影奖”。扬剧《吴汉杀妻》参演第七届巴黎中国传统戏曲节并荣获戏曲节评委会最高奖项“评委会特别奖”。因热爱扬州评话,丹麦汉学家、哥本哈根大学北欧亚洲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易德波在47年间25次飞越半个地球来到扬州。三是精致“扬州工”琢出“国际范”。扬州拥有历史悠久的工匠文化和雕版印刷、玉雕、漆雕、剪纸、通草花等丰富的传统技艺,各类传统工艺产品远销海内外,成为世界了解扬州文化的重要窗口。扬州玉雕作品《活环沉香炉》永久入藏大英博物馆,扬州剪纸作品《红楼梦十二金钗》登上“邮票王国”列支敦士登发行的邮票,扬州琴筝多次亮相在法国卢浮宫举办的法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扬州漆器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扬州谢馥春古典美妆和扬州剪纸获评中宣部优秀地方文化外宣品。扬州剪纸还与来自美国的《英雄联盟》手游共同推出主题皮肤,让全球“Z世代”群体感受中国非遗文化魅力。依托“鲁班工坊”项目,扬州在印尼建设“扬州工”文化融合体验中心,覆盖10万名印尼高校师生,厚植“扬州工”文化海外传播土壤。
(作者系中共扬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责任编辑:陈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