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亚鲁:以身许国的江海弄潮儿

发布时间:2024-04-30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郭英慧    

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的烈士陵园里,静卧着这样一位革命烈士,他是通海地区革命活动的启蒙者,是徐海地区党团组织的创始人,也是南京地区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的筹建者。他就是在平江惨案中挺身而出掩护战友、英勇就义的吴亚鲁。2009年,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吴亚鲁被评为5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江苏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信仰马列 宣传进步思想

18981218日,吴亚鲁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县潮桥镇的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他自幼受过良好教育,后于1919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专修科。求学过程中,吴亚鲁追求真理,立志救国,逐渐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在南京读书期间,受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思潮的影响,吴亚鲁开始接触并大量阅读进步书刊,经常与同学交流马克思主义思想,讨论社会改造等问题,并于1921年加入少年中国学会、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255日,在吴亚鲁等人的领导下,南京团地委正式成立,成为当时全国15个地方团组织之一。随后,他还被团中央任命为中央机关刊物《先驱》的驻宁通讯员及调查员。同年,吴亚鲁又主持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购买大量书刊,举办宣传演讲,组织公开讨论,积极推动南京地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

1922年暑假,回到家乡的吴亚鲁也没有停下革命宣传的脚步。他积极联络几十位如皋籍旅外学生,成立了江海地区最早的进步团体平民社,并创办了社刊《平民声》。同时,他还联系潮桥附近的进步青年,组成了潮桥青年学友会,出版《潮桥青年》。他以文发声,抨击时弊,宣传革命思想,在旅外学生和当地青年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吴亚鲁还积极带领进步青年对普通民众开展革命启蒙教育。比如,他曾组织团员去下关、城南等散发传单,调查工农状况;深入工厂,兴办平民学校、平民戏剧社等。192210月,他还在邓中夏同志的领导推动下,组织成立了南京民权运动大同盟,举行大规模游行,为广大民众争取各项自由和权利。

作为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吴亚鲁踊跃走在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前沿。这些革命活动也使他得到锤炼并迅速成长。1922年底,吴亚鲁被中共上海地委兼区委吸收入党,成为南京地区最早的共产主义战士之一。

听党指挥 开展组织工作

由于革命形势的需要,毕业后的吴亚鲁,被党组织派往各地开展工作。尽管革命道路曲折坎坷,他始终义无反顾奔赴在祖国的大江南北。

19238月,刚刚毕业的吴亚鲁,被派往徐州开辟党的工作。他以教员身份为掩护,以三女师(江苏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为主阵地,活动领域由学校逐渐延伸至工厂、铁路、农村等处。在此期间,吴亚鲁不仅带领进步学生掀起三女师学潮,主持平民教育活动,恢复铁路工会组织,还先后发展了一批共青团员、共产党员,建立了徐州地区的党、团组织。19258月,由于身份暴露,吴亚鲁被党组织调往河南,领导郑州豫丰纱厂工人运动。

1926年春,吴亚鲁被调回南京,任中共南京地委宣传委员。不久,他又被派往广州,参加省港大罢工。1926年底,吴亚鲁前往武汉,参加北伐部队,在叶挺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任政治部宣传科长。1927年,国民党先后发动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吴亚鲁跟随部队前往江西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失利后,吴亚鲁历尽艰险,甚至变卖了自己的眼镜,在年底辗转抵达广东,随即参加了广州起义。

1927年底,吴亚鲁从广东来到福建。在这期间,他经常往返于福州、厦门、香港、台湾等地开展党的组织工作。他还作为省委巡视员深入泉州、永春、莆田等地,传达党关于游击战争的策略与政治任务,指导整顿党团组织,发动农民武装斗争,恢复党在白区的工作,开创了福建基层革命的新局面。

193011月,吴亚鲁又前往山东开展工作,担任中共山东临时省委的秘书长和宣传部长。当时,山东革命形势十分紧张,省委、市委受创严重。吴亚鲁临危受命,和其他同志一道,着手重组各地党组织,并创办省委机关报。19312月,中共山东省委正式成立。然而,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省、市委机关又遭到严重破坏,吴亚鲁等人不畏困难,于同年6月成功恢复省委。

从徐州到广东,再到福建到山东。每到一个地方,吴亚鲁都积极宣传革命思想,领导工人运动,参与武装斗争,奠定了党的地方组织基础。

以身许国 献身革命事业

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吴亚鲁曾多次被捕。尽管身陷囹圄,条件艰苦,他始终不顾个人安危,将国家的前途命运看得高于一切。

19322月,吴亚鲁在青岛不幸被捕入狱,但由于敌人始终不能查获罪证而被释放。出狱后,他立即前往上海,秘密组织赤色工会,领导工人运动。

1933年初春,吴亚鲁去秘密机关联系工作时,由于机关被敌人破坏而不幸被捕。当时,他身患肺病、胃病和严重的哮喘病,但无论敌人如何严刑逼供,吴亚鲁始终严守党的秘密。最终,敌人未能从他口中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只好无奈将其释放。

然而,同年夏天,吴亚鲁因叛徒告密,在上海法租界再一次被捕,后以鼓吹共产主义,危害民国的所谓罪名被判刑三年零六个月。在狱中,他坚持学习分享马列著作,教授难友英语以便传递信息,利用放风机会讲述国内形势,建立秘密通讯网进行狱中斗争,为出狱后继续革命做好准备。

1936年冬,吴亚鲁出狱,但却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在亲友的帮助下,他到上海新知书店从事翻译工作,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1937年,全国抗日战争爆发,新知书店陷入困境。吴亚鲁虽生活窘迫,却心系国家,一边摆摊推销抗日书刊,一边积极寻找党组织。1938年上半年,吴亚鲁与上海地下党取得联系并恢复组织关系。随后,他被派往湖南长沙,前往新四军驻平江嘉义镇留守处(后改称通讯处)担任秘书主任。留守处人少事多,由于工作繁重,吴亚鲁肺病复发,但他不顾个人身体状况,常常带病工作到深夜。

1939612日,国民党第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杨森出动大批人马,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平江惨案。敌人们冲进通讯处,洗劫财物,枪杀抗日战士。吴亚鲁为掩护其他同志挺身而出,头部和腹部连中数枪,光荣牺牲,年仅41岁。

193981日,在延安人民追悼平江惨案死难烈士大会上,毛泽东发表了《必须制裁反动派》的著名演说。中共中央给予吴亚鲁等革命烈士以高度评价:在国难中惹起内讧,江河不洗古今憾;于身危时犹明大义,天地能知忠烈心。

吴亚鲁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用生命践行了信仰马列,以身许国,为国为民,何惜头颅的光辉誓言。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朱 瑾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