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觅渡之光” 照亮“理响钟楼”

发布时间:2024-07-02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汤 杰    

理论不仅要走近群众,更要走进群众,才能为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提供指引和动力。近年来,常州市钟楼区充分把握新形势下理论宣讲工作的规律特点,立足基层需求、坚持群众视角,聚力搭建新载体、探索新路径、创优新方式,推动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广覆盖、接地气、见实效,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搭建就是这理新载体,把理论之氧输到毛细血管延伸理论触角,拓展工作空间,构建起直达基层的宣讲阵地,宣讲工作才能抓得更好。聚力。创新打造觅渡之光理论宣讲品牌,指导推动全区8个镇(街道)和各机关单位结合实际打造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理论宣传宣讲品牌,构建贯通全区的理论宣讲品牌矩阵。全面推进阵地建设繁星计划,挂牌成立8觅渡之光·理论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许巧珍工作室”“小巷讲坛9个市级理论宣讲点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道德讲堂、农家书屋、青年学习社等基层阵地,绘制钟楼区理论宣讲地图,打造寓情于理的宣讲载体。延伸。商圈社区、楼宇园区、景区街区,几把椅子摆起来就是一个宣讲场子,让商业人潮点燃理论热潮、市井街巷升腾理论味道。活化红色资源,瞿秋白纪念馆、王诤将军纪念馆等阵地成为党员群众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在商务楼宇、城区商圈、企业厂区,将理论传播融入市民购物休闲场景,构建沉浸式、流动式学习场;在基层社区,人人广场”“小巷讲坛”“广场课堂”“菜场学堂等一个个群众家门口的宣讲微阵地接通了基层神经末梢,实现群众在哪里,党的声音就传播到哪里。增效。推动理论宣讲向延伸、乘而上,成立网络直播联盟,打造一批网红主讲人,助力党的创新理论深入朋友圈、生活圈、工作圈。区融媒体平台报网微百花齐放,文图视竞相发力,开设觅渡之光理论学习专栏,推出《就是这》(第一季)40集大型理论宣讲微视频,打造90AI钟楼等网红产品,精心制作我是冬训主讲人宣讲视频,让群众爱听爱看、爱刷爱赞,推动理论宣讲由一时一地拓展为随时随地,把党的好声音从云端传到心间

探索声入人心新路径,让经典感动化为新颖互动精彩的宣讲是在头脑里耕田地,是在心灵处播种子,应致广大而尽精微。运用分层分类的战术根据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改总体漫灌为因人制宜的精准滴灌,全面提升理论宣讲实效。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将基层理论宣讲与服务群众结合起来,围绕宣讲对象关心的难点热点,号准脉、开好方。聚焦机关干部、产业工业、新经济组织等重点群体,全面开展书记带头讲、名师示范讲、名嘴巡回讲、典型广泛讲、青年互动讲等五讲行动,切实找准要讲想听契合点。提升能讲善讲的技术巩固壮大理论宣讲主体力量,制定基层理论宣讲1+8+N培养计划,实施理论宣讲人才四个’”孵化计划(遴选推出十支特色宣讲队、十大宣讲名嘴、十大宣讲新秀,挂牌成立十个特色宣讲工作室),常态化开展百姓名嘴风采展示活动、红色故事宣讲大赛等理论宣讲比赛,广泛发动各行各业的理论高手、宣讲能手组建100人的常态化理论宣讲队伍,乐之秋白红色文艺宣讲队、繁星未检宣讲团、第一书记宣讲队等走进百姓中间,讲到群众心坎。丰富爱听乐听的艺术用小切口、身边事、文艺范来架起科学理论与群众之间的桥梁,打造理论+温情故事”“理论+红色文化”“理论+文艺节目理论+N宣讲模式,推出话剧、歌舞、戏曲、快板,将党的理论、惠民政策、发展成就说出来”“唱出来”“演出来乐之秋白红色音乐党课获得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沉浸式情景剧《织梦运河》《来自老小区的三封信》等爆款作品吸睛圈粉,小品《三倍快乐 乐在常州》、法治剧目《编外律师》、普法微电影《爱的家长会》等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宣讲佳作,让群众坐得下、听得进、记得牢。

创优有知有味新模式,将生活中的风景变成看得见的成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将理论宣讲与青少年思政课建设有机结合,及时、准确、深刻地将党的创新思想、理论及政策融入到思政课建设中,让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广大青少年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让奔涌的后浪成长为社会的热浪多维度构建体系。制定青少年理论宣讲的1357实施方案,即落实立德树人1个根本任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3结合的协同育人机制,推动区域联动、课程联动、师资联动、资源联动、评价联动等5方面的联动,设计有主题、有时空、有内容、有流程、有感悟、有反馈、有成长等7大元素,建设校内外育人共同体,形成不同学段一体化、课堂内外一体化、家校社一体化的全员、全程、全方位协同推进的新样态。多渠道链接资源。充分整合社会大课堂的学习资源,推动教育、文旅、科协、城管等职能部门的特色资源和品牌融入宣讲工作,挖掘区域内名人故居、博物馆、纪念馆、公园、企业等特色阵地资源,建成47个区域性大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探索出场馆沉浸式”“融通交互式”“行走体悟式等多样化的理论宣讲范式。依托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共研共享共学为目标,聚力共建思政课教师跨学段、跨校区联盟,推动殷村职教园4所高职院校和邹实小教育集团打造教学研共同体,常态化开展思政课宣讲经验交流,形成协同育人合力。多层次打造课堂。红色课堂”“产业课堂”“乡村课堂等串成线、连成片,引导广大青少年在一站接一站的行走中、在移步换景的沉浸式体验中,汲取奋进力量。针对中小学生,打造8江南第一燕·行走的思政课实境式体验线路;针对职教学生,打造钟灵·思汇殷杏泰校地共建思政品牌,发布青遇未来、青享未来、青创未来3两湖环游线路,把沉闷枯燥的转化为活泼生动的,让青少年用脚步丈量、用眼睛发现、用心灵感悟家乡变化、社会进步、祖国繁荣,实现从干巴巴的讲解热乎乎的感受的转变。

(作者系中共常州市钟楼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孔鹏娟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