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它既是物质生产力,也是文化生产力。作为“中国工业百强县”“中国创新百强县”,东海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决扛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始终致力文化产业向“新”提“质”,紧密结合当地实际,聚焦文化企业培育、特色品牌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推动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东海新篇章。
立足引领,锚定“领跑目标”,推动文化企业培育向“新”而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近年来,东海县通过明确政策导向、加大扶持力度、强化统计监测等方式,大力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企业做优做强做大,争当区域文化产业发展“领头羊”。一是强化导向明路径。充分发挥县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统筹管理职能,研究谋定全县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出台《全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东海水晶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培育文化产业新增长极,围绕把手工穿戴甲打造成东海的千亿产业这一目标,制定《东海县手工穿戴甲产业发展三年规划行动方案(2024—2026年)》,在项目招引、产业规模、产品质量等方面持续发力,2023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超过70%,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手工穿戴甲生产基地与直播基地。二是强化扶持提信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县“优化营商环境100条”、“纾困解难30条”、《东海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等,通过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税费支持、帮助融资等一系列举措,推动厚畯贸易、晶抖云文化传媒等文化企业“小升规”“规升强”。强化人才支撑,制定实施《东海县水晶产业人才培养工作方案》,单列2000万元水晶产业人才经费,先后引进十多名“国字号”大师落户,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三是强化监测清家底。全面摸排,建立文化企业名录库,坚持“升规”“稳规”并重,对全县在库规上文化企业和拟培育企业安排专人做好“点对点”服务,帮助文化企业持续健康发展。2023年,全县新增39家规上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增加值51.49亿元,增长10%,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多年领跑全市。
立足特色,擦亮“水晶名片”,推动优势文化产业创“新”立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特点规律和资源要素条件,促进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东海以水晶闻名中外,获得“世界水晶之都”称号。多年来,全县以水晶文化产业为核心,增加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擦亮独有名片,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一是搭建水晶文化产业架构。构建以“水晶城—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水晶加工生产基地”为核心的“一城一园一基地”发展格局,每两年举办东海国际水晶节以及水晶雕刻技能大赛,“东海水晶雕刻”入选国家非遗名录。做大做强文化创意、设计服务、电子商务等产业业态,全县从事水晶文化相关行业的“产业大军”达30万人,水晶年交易额突破400亿元大关。二是抢抓数字经济机遇。以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为契机,建设水晶跨境电商交易中心、跨境商品展示体验中心等平台,打造外贸综合数字化服务平台,将富含传统文化内涵的水晶产品通过网络销往世界各地。2023年,东海水晶跨境销售额达45亿元,同比增长28.5%。东海县获得中国电商百佳县,东海水晶城获批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三是以联动协调机制促发展。为水晶文化产业搭平台、链资源,文化、统计、商务等部门共同实施《特色文化(水晶工艺品)产业统计调查制度》和《数字文化(直播电商)产业统计调查制度》,科学、高效掌握文化改革和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市场监管、公安、税务、行业协会等部门和社会组织着眼诚信体系建设,保障水晶产品质量,东海水晶城被评为全国诚信示范市场;组建“晶彩星群”东海水晶产业链党建联盟,以“党建链”驱动“产业链”,助推水晶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出一条特色文化产业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路。
立足互融,深耕“文旅品牌”,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以“新”促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东海县紧扣文旅产业“题眼”,在跨界融合、场景营造、产品研发、品质升级、新媒体营销等方面持续发力、探索先行,不断提升“世界水晶之都、中国温泉之乡、生态宜居福地”整体形象。一是坚持品牌引领带动。作为长三角最佳文旅融合城市、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东海县深挖文化富矿,以融合创新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先后开发了“水晶、湖景、温泉、森林、版画”等特色旅游资源,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5家、省星级乡村旅游区9家、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其中,东海水晶城是世界最大的水晶交易市场,水晶博物馆是全国最大的水晶主题博物馆,西双湖景区是全国最大的百合主题公园。二是扎实做好“文旅+”文章。打造多元多维文旅品牌,实施“文旅+名片”,推动水晶、温泉、版画、鲜切花四大地域文化名片与旅游融合发展,开发出“晶太子”“东东泉泉”“草莓公主”等烙印东海符号的特色文创产品。实施“文旅+农业”,打造以帕蒂亚葡萄园、“莓好世界”主题园等为代表的“一镇一品”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开通“福如东海之旅”旅游路线。实施“文旅+工业”,开通桃林酒业、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工业旅游专线,将传统工艺文化传承融入旅游中来。实施“文旅+非遗”,深度挖掘弘扬跑马灯、吕剧等省级非遗项目,组织非遗项目进景区等活动,建成开放东海水晶雕刻国家级非遗展览馆及非遗广场。2023年,东海县累计接待游客952.7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0.94亿元,按可比口径比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27.06%和9.82%。三是创新打造文旅项目。以打造文旅、农旅、体旅、康旅、红旅深度融合为基点,加快建设一批具有先导性、带动性项目,先后建成东海水晶特色小镇、青松岭康养小镇等特色旅游集聚区,打造羽山生态旅游开发、季高鹿萌萌乐园等一批文旅项目,推动文旅由单一观光向综合休闲升级,为县域旅游生态注入新鲜活力与强劲动力。创新“夜文化+”模式,先后建成东海温泉、东海青松岭夜间经济集聚示范区(点),促进夜间经济消费提档升级,充分释放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有力拉动了商业、文旅等相关产业长足发展。
(作者系中共东海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科教园区党工委书记)
责任编辑:孔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