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壮大“理响皋地”特色品牌

发布时间:2024-09-02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张炜龙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为新征程上打通理论武装最后一公里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如皋市坚持把理论宣传宣讲工作作为思想理论武装的关键环节摆上重要位置,积极运用四多四新工作法培育壮大理响皋地理论宣讲特色品牌,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雉水大地落地生根,为高质量建设南通跨江融合发展样板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如皋新实践美丽画卷汇聚起强大合力。

  多措并举建强宣讲队伍

  理论宣讲要做到讲全、讲透、讲实,人的因素是关键。如皋紧扣实际着力打造一支坚定信仰党的创新理论、系统掌握党的创新理论、生动宣讲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论宣讲队伍。一是专兼结合,骨干网格全覆盖。着力构建1+27的宣讲队伍主体框架(1是市委理论宣讲团,2713支市级机关理论宣讲队和14支镇级百姓名嘴理论宣讲队),既注重发挥党员干部、党校老师的主导作用,又坚持用好学校思政教师、科研队伍、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优势,积极吸引专家学者、成功人士、道德模范、土专家和大学生村官等有宣讲能力的优秀人才加入宣讲队伍,构建起名师专家”“百姓名嘴”“志愿者等理论宣讲骨干数据库,打造出一支关键时候抓得着、靠得住、用得上的理论宣讲队伍。二是完善机制,“青蓝”携手强队伍。充分发挥成云雷理论名师工作室姚呈明理论武装工作室的人才培育孵化功能,建立青蓝结对培训机制,完善老中青三代宣讲员结对指导培养模式,定期开展学习沙龙、集中备课、示范宣讲、专家评课等活动,帮助年轻宣讲员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和宣讲能力。三是提能增干,以赛促训育人才。坚持每年开展百姓名嘴理论宣讲比赛和冬训主讲人风采展示活动,通过组织预赛、复赛、决赛等不同层级的竞技PK,不断提升基层理论宣讲员的学、写、讲等综合能力,着力打造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培育人才的队伍培育集散地,在个人展示、借鉴交流、点评互动中持续提升宣讲队伍建设整体水平。

  多元融合打造宣讲载体

  人民群众在哪里,党的声音就要传播到哪里。如皋精心布局,既发挥传统阵地优势,又因地制宜创新,不断拓展新的载体阵地。一是发挥优势,传统阵地扬正气。充分用好红十四军纪念馆”“如皋第一支部遗址22个革命遗址、8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20个村史馆,绘制理论宣讲专属红色地图,依托丰富馆藏组织开展实境课堂、红色讲堂,把红色资源转化为宣讲现场,把史料史实转化为生动教材,用心用情讲好如皋故事。二是紧贴需求,一线阵地接地气。统筹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全市406百姓茶馆348农家书屋,打造学习讲堂”“小院课堂”“老街学堂等群众身边的理论宣讲阵地,依托基层宣讲七进行动,组织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村村到”“百企行等活动,持续提升基层理论宣讲的覆盖率和生命力。三是站稳前沿,网络阵地聚人气。积极占领网络宣讲前沿阵地,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理论宣讲工作,融合市镇两级新媒体账号持续打造指尖课堂,依托名嘴理包进基层活动载体,大力开展线上+线下 理论进万家活动,把网络流量转化为理论粉丝量,培育壮大理论+融媒的宣讲新矩阵

  多点成线丰富宣讲模式

  分众化、差异化是当前理论传播的新趋势。如皋积极适应时代需求,不断改进宣讲方式、提升宣讲艺术,着力构建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分众宣讲新格局。一是“派单+点单”,让党员群众听得懂。充分走访调研,了解群众需求,精准区分受众,制定理论宣讲菜单,更好满足不同群体的理论点餐需求,变以我为主导以群众为主导,做到既说理陈情,把理论逻辑转化为生活逻辑、把政治话语转化为大众话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入行。二是“文艺+宣讲”,让党员群众能领会。持续放大偶来讲特色品牌影响力,创排木偶剧《抗战小英雄》《争做宣讲志愿者》等,深入镇(街道)、企业、学校等开展系列巡演,结合小村村晚,进一步写好冬训+文艺新篇章,采取快板说、微宣讲、音诗画、舞台剧等形式,把理论宣讲搬上乡村大舞台,用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用党员群众的身边人身边事讲理论、说政策、谈发展,深受基层欢迎。三是“先进+典型”,让党员群众可落实。坚持用好榜样活教材,组建由中国好人”“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带队的基层理论宣讲小分队,深入农家小院、百姓茶馆、田间地头,用乡音传递党的声音,运用身边人身边事举例说理,让理论宣讲带泥土”“沾露珠,引领党员群众传承榜样的精神品质,凝聚奋进力量。

  多维联动擦亮宣讲品牌

  如皋秉持有战斗力、有吸引力、有影响力、有生命力的品牌打造理念,通过孵化项目、创新方式、放大影响等,持续拓展理响皋地品牌内涵。一是孵化品牌子项目。与时俱进、破立并举,持续拓展理响皋地品牌内涵,强化品牌吸引力感染力,发展衍生出理响皋地·青音嘹亮”“理响皋地·学习讲堂”“理响皋地·冬训送暖等一系列子项目,有力推动品牌内涵在群众心中落地生根,真正把小项目建成思想武装的大课堂、成长成才的大舞台、凝心聚力的大阵地。二是注入品牌“青”力量。聚焦品牌人才培育,紧扣理论热点,组织全市各层级优秀青年代表,定期开展青音嘹亮学习沙龙活动,通过座谈交流、理论宣讲、现场演说等形式,用青言青语基本原理讲通透,把常识道理讲出彩。制作专题理论电视节目,依托如皋电视台、如皋发布、如皋宣传等媒体平台同步展播,更好地传播理论声音,碰撞思想火花,展示青年风采。三是放大品牌辐射面。充分发挥南通市委宣传部组建的高校马院联盟功能作用,先后与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进行结对共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理论分中心挂牌设立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宣讲基地,优选师资力量定点联系基层党组织,定期送理论、送党课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不断放大理响皋地品牌影响力和辐射面,聚力打通理论武装最后一公里

  (作者系中共如皋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孔鹏娟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