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牵伊犁

发布时间:2025-03-05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丁 捷    

  我曾于20052008年,有幸从江苏大江南来到塞外江南”——美丽的新疆伊犁河谷,从事宣传文化方面的援疆工作。三年,我饱览了边疆大地上的壮丽风光,沐浴着浓郁的民族风情中,通过边疆人的才情,充分感受到西域壮丽外表下流动着的热烈的历史血液,以及沉积着的丰厚的人文内涵。更有幸接触了一批伊犁文化名人,尤其是这个群体里实力雄厚的伊犁画家群。我的一部分工作与他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当我有一天确信自己已经融入他们,被他们的艺术风采完全征服时,那种幸福感和自豪感难以言说。艺术结缘,文采边疆让我的灵魂得到了一次升华,我的人生得到了超越。

  在新疆,我一直努力把伊犁美术这笔独特的财富分享给更多的人,让艺术家走出西域,到达更远。其间,伊犁画家群在江苏以及全国多个媒体中频频露面,获得了广泛好评。以画马成名的国画家沈墨,具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双重资格的书画家刘翔复,个人艺术风格独特的书法家张肇思,在师范学院教书育人的著名版画家、油画家李兰生,广受当代艺术界关注的俄罗斯族油画家波力亚,回族油画家杨生丁,维吾尔族油画家艾尼,以及出手不凡的青年油画家帕尔哈提、奴尔买买提……,这些本土画家的名字,逐渐在西部乃至全国艺术界叫响,被人们熟知。他们的作品,不知不觉中成为承载魅力伊犁和边疆文化的重要媒介。伊犁画家,跟生养他们的伊犁大地一样,虽然在偏远的大陆腹地,但渐渐以其实力,引起全国乃至国际艺术界的关注。

  人因地灵而杰,每一个民族在其世居的特定地域内,都会寻找、发现和催生一方水土的灵性。伊犁地处祖国西部边陲,雪峰巍峨、冰川瑰丽、草原无垠、林海苍茫,深蕴古朴纯真的民风习俗。写地域,画风情,伊犁画家笔下是原汁原味的异域风景,是各民族生活的百科全书。但他们没有停留在对地域风情浮泛的描摹上,而是在点、染、刻、画中赋予他们热爱的家园以奇特的神韵和高雅的灵魂,挖掘出西部边地风神独具的地之灵。也因为有着这样的艺术理想,举凡沈墨的马,波力亚的西域人物,李兰生的大山川,艾尼的边区家园,赵宏林、帕尔哈提的小人物和亚尔买买提的葡萄果园,都附着了画家自己的精、气、神,接通他们扎根的大地深处生长出来的灵气。

  天地多大美,人文亦丰赡。伊犁作为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瑰丽的明珠,积淀下诸多的人类学、语言学、宗教学、艺术学、文学等人文信息,是东西方文化聚集的博物馆和东西方艺术融汇的长廊。所有的这一切都为伊犁艺术家创作提供了真、善、美的灵感源泉。人类文明史证明,正是因为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融,才使得参与其中的文化获得自我发展和创造的力量。艺术创作也是如此,伊犁画家得天独厚,置身世界文明的交汇之地。他们的绘画虽不乏温情和忧伤,但始终不失厚实、大气。他们不仅仅彰显各民族魅力,而且在彼此的观照下来返观自身。我在伊犁期间曾编著了《伊犁美术七家赏析》,邀请张书云等内地评论家,对伊犁画家中的代表人物和作品进行评析。选择发表的画家作品,在伊犁美术成就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汉族的沈墨、赵宏林、李兰生,俄罗斯族的波力亚和维吾尔族的艾尼、亚尔买买提、帕尔哈提,他们的画作是丝绸之路遥远的历史回响,更是新世纪中国各民族艺术融合的新篇。

  时代不断进步。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也是新的文化大交融,这为艺术家反思历史,重新思考传统和现代、本土和世界等话题提供了新的契机。伊犁画家用他们的画作来回答这些富有魅力和挑战的话题。他们追慕古风,但又不泥古不化,而是保持一种文化的操守、自知和自信,从心所欲不逾矩,以开阔的襟怀,熔古铸今,展现这片古老土地的时代脉息和新变。当我看到老画家沈墨笔下的草原哈萨克汉子,一手执鞭子一手拿着移动电话,扶着援疆干部上骏马的画面;当我看到著名油画《毛主席接见库尔班》的作者波力亚,又用油彩去写真民族少女们自信地走在新校园里,写真村民委员会选举的神圣和热烈场景;当我看到李兰生教授给古老的丝绸之路翻越的夏特高峰,披上了一层早晨八九点钟的阳光;当我看到年轻的画家赵宏林刻画的西部女青年,以优雅的姿态传达一种全新的精致生活方式;当我看到帕尔哈提色彩斑斓的西部世界里,劳动女性的善良美丽时……我意识到,我看到的其实是这个旷远边疆的艺术家,行走在时代里的急促步伐。他们的祖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就是擅长策马飞奔的。如今,他们也是策马在宣纸和画布上,与新时代俱进。

  艺术欣赏讲究默会,讲究品藻,追求共鸣,讲究公益、回报与塑心。当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和对第二故乡的深情,推介伊犁才情的时候,在我的故乡江苏,时任中国书协副主席的尉天池先生激动万分,提笔写下了大地才情四个大字,表达自己对边疆艺术的敬重之情。在我把援疆文化图书赠送给江苏的一些艺术家后,他们无不表现出对新疆艺术、对文化润疆的巨大热情。书法家管峻为伊犁的锡伯族西迁纪念馆书赠了《西迁之歌》长卷。徐利明教授专程访问伊犁,为当地艺术家讲授书法技巧,并为赛里木湖、喀拉峻草原等处题字。画家施正东先生为新疆干部画画写字,书法家言恭达先生为新疆江苏商会题词,南大教授、山水画家康育义先生主动赴伊犁考察、写生,举办了伊犁山水写生画展,并力推伊犁进入中国国家地理·十大新天府行列,使伊犁增添了一张重金新名片。刘刚先生等内地的热心收藏家,则带队到新疆来进行艺术淘金,终于使伊犁有了艺术市场,使边疆的画家不仅有价值有价格。雕塑艺术家吴为山先生提笔称道:天山天象天人合一,他亲自撰写文章推介伊犁艺术和我的工作与创作成效。

  我结束援疆工作回到江苏后,继续与新疆的文学艺术界保持着联系,而艺术,为这种联系加持了不可取代的热度和品质。新疆的画家们不断向我传递他们创作和人生进步的佳音。沈墨两度到江苏举办画展;亚尔买买提从伊宁走出,迈入中央民族大学的殿堂;波力亚荣任新疆画院副院长;李兰生为新开通的高铁站大厅绘制画作;帕尔哈提参加多项国际展事,并娶了自治区政府机关的一位美丽的维吾尔族女公务员为妻,生了两个可爱的儿子。接到帕尔哈提的报喜电话后,我决定送他一份大贺礼”——联系江苏人民出版社,为他出版了大型画册《帕尔哈提油画》。

  近年来,我有机会偶尔回访伊犁,画家们听到消息,纷纷激动地来找我叙旧。在一次苏伊两地的文艺家交流会上,一位从未谋面的画家代表,深情地讲述当年我在伊开展艺术推介的故事,当主持人提醒他故事的主人公就在现场时,这位画家激动得跑下座位,跟我紧紧拥抱。

  新疆散文家蒋晓华在兵团日报上撰文,记述我在新疆的艺术生活,他说:因为文学艺术,伊犁忘不了丁捷,而丁捷,肯定更难忘记这美丽而热情的第二故乡。——哦,我是一粒渺小的个体,当然不奢望那博大的山水记住微尘,但艺缘无边,水增情,山壮势,我的心,因为艺术的雄奇与瑰丽,而一定容得下那属于壮阔的记忆。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责任编辑:贾潇潇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