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发展大局 讲好丹阳故事

发布时间:2025-03-05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高 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洞察时代发展大势,围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九个坚持”“十四个强调”“七个着力”“15字使命任务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丹阳市坚持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丹阳新实践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推动理论传播深入人心,夯实团结奋斗思想基础

  丹阳市以理论宣讲四讲四有为抓手,引导群众明明白白听党话、真真切切跟党走。聚焦“讲什么”,保证宣讲“有用”。着力做好理论宣讲与惠民解忧、助企纾困等重难点工作的结合文章,在社区重点围绕志愿服务、物业管理、教育养老等内容开展宣讲,在农村着重宣讲乡村振兴、惠民政策、社会保障等内容,用群众语言”“群众话题达到思想共鸣、实现同频共振。立足“在哪讲”,保证宣讲“有质”。坚持受众在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放在哪里。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工人文化宫和文明丹阳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发力、屏内屏外联动,将理论知识推送到广大群众的指尖”“眼底心头瞄准“谁来讲”,保证宣讲“有力”。发挥丹心向党 季子讲堂”“网尚讲’”理论宣讲品牌效应,整合市委党校专家师资、我是冬训主讲人、镇村百姓名嘴、团市委青年讲师团和总工会劳模工匠宣讲团资源,借助其在不同群体中的话语权优势,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推动理论宣讲工作为群众在思想上解、在政策上解、在精神上解着眼“怎么讲”,保证宣讲“有效”。将常规宣讲主题与不同时期的重点话题相结合,定期开展权威宣讲,适时开展特色项目,在全市范围内打造红色教育、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现场教学点38个,将现场观摩、实践活动与主题宣讲相结合,让理论宣讲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真正成为群众和基层想听爱听的好声音

  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凝聚干事创业强大力量

  丹阳市以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着力提升文明实践成色。精心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基地、志愿服务驿站等市级场馆,围绕强国复兴有我”“夏日缤纷夜等主题,开展村BA、陶艺手工、VR体验等群众性主题宣教活动,季子风志愿服务进村居系列活动成功创成2021年全国百个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积极搭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智慧云平台,通过电视机顶盒,让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全程互动文明实践活动。奋力彰显城市文明本色。组织开展八礼四仪、集体婚礼、礼遇好人公益观影等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实现文明银行积分制试点行政村全覆盖,将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环境整治、家风建设等文明行为纳入积分清单,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聚力增添品质城市亮色。紧扣品质城市常态长效管理中的难点堵点,创新制定四人小组工作模式,全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危房解危、老收储土地整治等民生工程,积极推广一户一座电动自行车充电模式,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困,切实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打造文化强市靓丽名片

  丹阳市着眼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加大力度推进重点文化工程和文化惠民工程,以文化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强市建设新动能。文化活动有声有色。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持续开展人文丹阳 乐享文旅文艺汇演、乡村文艺播种计划和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惠民活动,充分发挥新建图书馆、丹阳书房的载体作用,开展我的书屋我的梦”“我是讲书人等各具特色的品牌阅读活动,积极承办CBA联赛、群星演唱会等大型文体活动,为广大群众献上品种丰富、形式多样、覆盖城乡的文化盛宴文艺精品出新出彩。丹剧团精心打磨推出丹剧《啷当与你拉家常》《蒲公英》《凤先生》等作品,赓续传统文化根脉,绽放戏曲时代光彩,丹剧《凤先生》成功入选2023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剧目《白蛇·泪落金山》赴京参加第十一届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展演。充分发挥各个协会及名人名家工作室的专业优势,创作推出长篇小说《青涩果》、纪实文学《丹阳赵氏琴韵》和报告文学《牵手人世间》《火花似蒲公英绽放》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用心用力。注重古老建筑、历史街区、传统村落、非遗民俗等整体保护,统筹推进西门大街这一历史街区的活化利用,实现与总前委旧址、贺甲战斗旧址、新丰车站抗日战斗旧址等文化景点的有机串联。深入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广泛组织开展各类长江运河主题活动,完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练湖-陵口-吕城集中展示带形象标识系统导入,扎实推进运河1958文化园等标志性项目建设,创作推出《运河明珠——丹阳》校本教材,全面做好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三篇文章。

  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营造积极向上社会氛围

  丹阳市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统筹网上与网下、内宣与外宣、内容与形式,为中国式现代化丹阳新实践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强信心作为重中之重,扎实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聚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新中国成立75周年等重大主题,组织开展文艺展示、主题竞赛、深度评论等;聚焦项目招引、城市品质、民生实事等主题,实施强国有我 奋斗者说新闻行动,推出一批有内涵、鼓干劲的新闻报道,为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坚定信心、提振士气。抓实抓好舆论引导。加强新闻发布、信息公开和网络问政工作,在本地最具人气自媒体平台丹阳翼网开设聚焦丹阳”“网络问政专题专栏,各板块由各单位及企业院校发言人入驻回复,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增进社会理解。把握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把网络内容建设和管理摆在突出位置,开创网评引导工作链体系,打造网络舆情讲师团队,举办季子故里网络诚信论坛,让互联网成为与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深度融合报、台、网、微、端等平台资源,构建新媒体首发、全媒体跟进、融媒体传播的流程体系,提升新闻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讲好讲活丹阳故事。瞄准中央和省级媒体选题需求和报道热点,挖掘推荐一批创新转型、绿色发展和历史人文方面的特色亮点,持续扩大丹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就的知晓度、覆盖面和影响力。主动对接邀请央视《县在出发》、国家记忆和新闻30分等栏目或新闻行动,走进丹阳深度探访,深入企业车间、市场园区和街头巷尾,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丹阳的产业优势与特色、文化底蕴和内涵、城市品位与气质,讲好发生在丹阳这座城市的精彩故事。

  (作者系中共丹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袁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