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释放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惠民效应

发布时间:2025-03-05     稿件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作者:王晓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举措,也是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近期,江苏开展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试点工作,启动了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将全省最优质的文化大餐直接送到基层群众家门口。宿迁将立足实际,主动作为,积极配合,指导基层更好地接住优质文化资源的泼天富贵,放大惠民效应,用优质文化增量为群众幸福加码

  突出供需“两端发力”,推动优质资源精准落地。《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指出,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有更高的期待。针对文化服务供需不同轨、不匹配问题,宿迁探索开展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订单式、菜单式供需对接模式,着力把优质文化资源送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摸清群众需求。坚持问需于民,从群众期盼点、关注点入手,综合运用上门走访、微信征集、座谈交流以及社区心愿墙”“12345热线等多种方式和渠道,分层分类开展调研,充分了解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背景群体的文化活动、文化产品需求,在收集、筛选、分析的基础上,梳理形成需求清单。2025年春节期间,沭阳县举办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暨文化进万家 戏曲过大年活动,线上线下发放1600余份调查问卷,将票选出的《皮秀英四告》《三拜堂》《恩娶义嫁》等淮海戏经典剧目送到百姓家门口丰富供给资源。一方面,以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试点为契机,用好省级优秀产品库,积极承接名角好剧到基层、名作好展到基层、名师好课到基层等活动;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梳理排查,摸清家底,建立并持续丰富市、县两级优质文化资源库和特色文化资源库。另一方面,加强与中国文联、省文投、省演艺集团等单位合作,强化与苏鲁豫皖等地城市的交流互动,常态化举办曲从运河来大运河曲艺展演、吴印咸双年艺术展、主题音乐节等活动。持续实施宿迁出品创作计划和古韵新唱行动,打造一批聚焦时代主题、坚守人民立场、立足宿迁实践的优秀文艺精品。增强供需适配。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能够更有效地满足群众高品质文化需求,有力解决基层在优质文化供给上有心无力的难题,是增进群众幸福、符合基层需求的务实举措,必须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文化服务的评判标准。一方面,探索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和方法,对优质文化资源供需过程中的服务覆盖面、产品点单率、群众满意度进行分析评估;另一方面,邀请群众代表担任观察员,广泛征集各方意见建议,综合量化分析和主观评价,通过持续跟踪群众对已开展文化服务的反馈意见,动态调整供给内容和供给方式,不断优化供需匹配机制。

  突出深化“三个融合”,放大直达基层社会效应。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要提升成效、扩大影响,应当在融合发展上下功夫,打好组合拳,由点及面、统筹推进,进一步扩大惠民服务的覆盖面。宿迁将树牢一盘棋思想,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与文明实践、公共文化服务、文体旅活动等相融互促,推动更多优质资源直达基层,持续放大惠民效应。深化与文明实践活动相融合。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是基层承接各类资源的主要平台,也是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宿迁将把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与文明实践活动融为一体,发挥1+1>2的效果,深入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层赋能工程,有力承接各类省级优质资源,推动更多市县机关企事业单位、文明单位、社会组织等优质资源下沉基层,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佳节”“文明单位在行动等主题活动,深化道德讲堂建设,打造一批移风易俗文艺节目,开展更多群众能参与、想参与、爱参与的文化活动。深化与公共文化服务相融合。积极承接省级优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用好图书馆、文化馆、乡村书场、小剧场等各类文化场所,把文化大展”“连台好戏”“精彩非遗送到群众身边,推动展览、讲座、演出、培训等各类优质资源进乡村、进社区,持续打响宿秀千技非遗活动品牌,办好非遗大集走北边民俗巡游等主题活动。同时,用好云端优质资源,推进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视界云和江苏公共文化云平台,完善数字文化场馆矩阵,开展数字+”“网络+”“智慧+文化服务,推动优质文化服务数字化普惠。深化与文体旅活动相融合。主动对接承办省级活动,积极探索跟着赛事去旅行”“跟着音乐去旅行”“跟着电竞去旅行等新模式,开展乡村旅游节、流行音乐荟、乡村电竞运动会等重点活动,推出四季乡村旅游产品线路,培育乡村康养、乡村研学、乡村体育等特色旅游产品,拓展夜游、夜演等项目,形成月月有节目、季季有爆点的磁场效应。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打造酒都文化旅游节、金鼎文化艺术季、市民文化艺术季、大运河文化宣传周、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淮海戏展演月等特色活动,将特色地域文化资源送到群众中间。

  突出健全“三项机制”,力求惠民服务常态长效。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优质资源是基础,常态长效是关键。宿迁将抓住省级试点有利契机,立足宿迁实际,从建立健全三项机制入手,着力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更可感、更可持续。健全调度推进机制。强化统筹协调,整合市、县(区)、乡(镇)三级宣传文化工作力量,紧扣传统节日、重大节庆等时间节点,编排全年重点活动清单34项,定期统筹调度、协调推进,承接好优质文化资源,推动试点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健全人才参与机制。优秀文艺人才是优质文化产出的基础力量。一方面,邀请省级专家指导,让更多基层文化骨干从中受教育、有成长,推动本土文艺人才水平提升。同时,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以群众文化百千万工程入选团队和文艺骨干为主力,在群众中发现和培育更多文艺爱好者,动员更多基层文化人才和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将活动举办从演给群众看的独角戏转变为群众参与的群英会。另一方面,紧密结合省级艺术家驻村、党组织结对共建,通过成立工作室、开展名师带徒、签订中长期演出协议等方式,探索建立长效共建机制,让市外优秀文艺人才、文艺院团更多、更深入参与到文化服务中,持续丰富优质文化资源供给,提升优质文化发展业态。健全工作保障机制。统筹用好市县专项资金,向基层优质文化活动倾斜,在重点活动开展、重点作品创作上精准发力,避免撒胡椒面,提升资金使用效能。在工作中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大力宣传和向上推荐,形成长效机制,为优秀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注入源头活水

  (作者系中共宿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陈学科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