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石明达,1945年出生,江苏南通人,南通华达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通富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获评全国电子信息行业领军企业家、中国半导体企业领军人物、江苏省优秀企业家。2017年被南通市委、市政府授予第二届“张謇杯”杰出企业家称号。
回首半生,我始终专注一件事——让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拥有与世界对话的底气。这条路虽崎岖,但每一步都印刻着民族工业崛起的印记。几十年风风雨雨,几十年忙忙碌碌,几十年酸甜苦辣,既经历过失败、挫折的苦涩,也经历过成功、顺境的喜悦。尽管人生路漫漫且坎坷崎岖,但我从未放弃过对事业发展的追求,从未放弃过产业报国的追求。
破局:冲出困境的转型之路
1968年从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我走进了位于大庆路上的南通晶体管厂,自此与半导体行业结下不解之缘。
这是一家规模很小的工厂,我清晰地记得,自己的工作证是151号。当时,厂里主要生产为收音机提供配套的晶体管,产品不愁没有销路,日子过得还算安稳。虽然起步是一名普通工人,但我在完成本职工作之外,一直没有中断学习和钻研技术,尽一切可能了解世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动态。因为我一直觉得,中国的半导体技术总有崛起的那一天,而崛起必然要有过硬的技术作保证。1974年,我转向技术开发领域,成功研制出16位移位寄存器,这一重大突破标志着南通晶体管厂迈入了一个辉煌时期。后来我又担任了总工程师。
不温不火的日子到上世纪80年代末发生了变化。随着国门逐步打开,大量国外廉价产品涌入,南通晶体管厂因为规模小产品单一,无法与国外产品竞争。1990年,晶体管厂陷入重重困境,成为南通市首批十五家特困企业之一。我临危受命担任厂长,带领职工进行产品更新换代和技术改造。
要让企业走出困境、转危为安,就必须转型。我决定走技改道路,做集成电路封装技术改造。消息一经透露,就有许多人劝我不要搞。当时我们一名副总工到我家劝我不要搞,说自己一家三口都在这个厂,不搞技改可以慢慢熬,搞技改是找死,死得更快。可见当时搞技改是顶着很大压力的。但我坚信,只有积极进取,千方百计杀出一条血路,才有可能绝处逢生,闯出一条生路。
从转型的第一天起,我就立下了规矩,对引进的先进生产装备和制造技术,不盲目跟从,而是先消化吸收,而后再创新,最终为我所用。1994年,南通晶体管厂建成了一条年封装1500万块集成电路生产线,并获得了华晶、贝岭等国内大厂的青睐,投产当年就实现扭亏为盈。
生产线有了,市场在哪里?我想到了海外市场。正巧那个时候,日本富士通在中国寻找封装合作伙伴。起初,我提出与其合资,然而日方来南通看了生产线后,给的答复却是:还是先合作看看吧。合资是双方利益一体,而合作却只是局限于部分产品和项目,一字之差,内涵大相径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从一个产品、一个项目开始,慢慢与日方扩大合作。
坚守:合资博弈中的民族尊严
经过三年合作,1997年,日本富士通主动提出合资。为什么日本人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转变?主要还是因为我们干得好。日方的技术虽然先进,但我们的团队学习能力很强,很快就能掌握;日本人对于产品的要求非常严苛,但我们之后研发的一些产品品质甚至超过了日本产品。
日方提出了合资,同时要求控股。当时有许多人,包括有位领导劝我让日方控股。这怎么行?绝不能成为富士通整个战略里的一枚“棋子”!我告诉股东们:如果富士通做大股东,那么合资公司的命运就完全掌握在别人手中。需要你时,你可以做大;不需要你时,就会把你缩小,甚至关掉。宁可不合资,也不能让这种事发生。通过多轮谈判,1997年合资企业南通富士通微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中方掌握控股权。
合资以后,日本及业界各地的订单如雪片一样飞来,南通富士通成为日本富士通在中国38家合资、独资企业中发展得最快,经营得最好的企业。中共中央党校课题组还专程来公司调研,在《学习时报》上刊发了调研报告《从“合资”到“合心”》,称赞公司是中外合资的典范。
用实力赢来的,不光有尊重,还有信任。一开始,日方派人来当董事长,我担任总经理;后来我身兼董事长和总经理,他们派一个副总协助管理;再后来,干脆连副总也不派了,只在开董事会时才派人过来。他们说,这是我才有的待遇。
对我们双方来说,这次合作实现了共赢。2018年,日本富士通战略调整退出时获得了丰厚的投资回报。对我们来说,通过这次合资合作,一方面,开阔了视野,学习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另一方面,学会了与国际客户打交道,开拓了国际市场,如西门子、英飞凌等国际知名客户。我们一边学习,一边下功夫吸收和创新。2001年,通富微电与上海华虹NEC、深圳华为联合,在中国首次实现了大规模集成电路从设计、芯片制造到封装的全面本土化生产。2007年,通富微电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当然,20多年后回过头来看,最重要的还是对控股权的坚持和坚守。那时国内有不少合资企业,起步比我们早,起点也比我们高,但后来的发展并不如我们,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控股、没有自主权。
跨越:全球棋局中的中国力量
通富微电不但积极开拓国内市场,还在国内企业中率先开拓国际市场,尤其是销售这块,我们始终绷着一根弦。这方面我们是有教训的。与日本富士通合作之初,对方承诺,合资公司整个销售份额的一半由日方负责。但就在第二年,金融危机爆发了,全球市场低迷,日方无法兑现承诺。这个时候只能靠自己。我们定下了“三分天下”的市场营销策略:欧美、亚太、国内各占1/3。有了这样的理念支撑,可以确保“东方不亮西方亮”。从那时起,我也下定决心,一定要自己开拓市场。依赖别人是靠不住的,力量的支点要放在自己身上。
剑指海外,需要的是耐心和信心。有一次,我和美国阿特梅尔公司洽谈业务,对方只派一个中层主管接待,简单敷衍后,就准备打发走人。“再给5分钟,我给你算一笔成本账!”算完账,我说:“我们能在降低成本方面给你们很大的帮助。”很快,美国公司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转变,才走出去半里路,我就接到电话,说公司高管想跟我们详细商谈合作方案。之后,双方合作不断扩大。
企业在海外发展最关键的一笔业务还是2016年,通富微电收购AMD两家封测公司各85%股份。这次收购不是心血来潮,更不是凑热闹,而是为了“产业报国”的理想,在产业布局上下一盘大棋。一直以来,集成电路是中国最大宗的进口商品,其进口量甚至超过石油;而且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与国家信息安全息息相关。我一直渴望能早日摆脱我国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窘况,在国际舞台上扬眉吐气。当时,想收购AMD股权的国际企业有很多,AMD公司也举棋不定。为此,我们进行了反复谈判,一轮又一轮,艰苦卓绝。
在谈判桌上,我要表现得从容自信,然而当时我心理压力非常大。对我们来说,这次并购要一下子拿出数亿美元,成功了一切好说,万一失败了,公司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再加上时差关系,我们与美国人电话会议常常在半夜。我当时已经70多岁,对心理和身体都是一种考验。经过反复测算,反复推敲,反复权衡,我们还是下决心收购。围绕收购还是不收购,董事会里也有不同意见,三名日方董事一致反对。最终我们顶住压力,做通工作,统一了思想,成功拿下了AMD位于中国苏州和马来西亚槟城两个封测工厂各85%的股权,成立了“通富超威”。
完成并购后,我们拥有了两条世界一流的高端处理器封装测试线,产品为以世界最先进的14/16 nm和7 nm为主的CPU、服务器,我们的行业排名从原先的全球第13位一下子跃升到第8位,跻身全球顶级封装测试公司之列。业内专家评价这次并购是“我国半导体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与AMD合作后,他们近九成的封测产品都在通富超威做,销售似乎没有任何问题了,是不是这样就可以躺在大树下乘凉了呢?并不是。合作之前我就想好了,决不能只做AMD的产品,同时也要去做其他公司的产品。只有当其他公司的产品占比达到一半的时候,公司才能真正稳定,才可以规避一家客户独大的风险。目前,我们与全球20多个头部半导体企业都有合作。经过一路追赶,我们的行业排名已攀升到全球第4位。
传承:追求高远的报国之心
几乎所有的南通企业家都将张謇作为标杆和精神来源。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通时赞誉张謇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对张謇“实业救国、实干兴邦”的企业家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对我而言,张謇精神更有一层内在的文化联结。南通晶体管厂的原址就是张謇先生创办的中国第一座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有很浓厚的文化氛围。张謇精神的核心是“爱国情怀、创新精神、诚信守法、社会责任、国际视野”。从参加工作开始,我就一直被这种精神所感染。我们在公司成立之初、规模很小的时候,就提出“以人为本、产业报国、传承文明、追求高远”十六字的企业文化,这与张謇精神一脉相承。我经常和员工讲,如果我们的工作能为国家集成电路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的话,就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情。我们在发展的各个阶段,始终牢记产业报国的初心,包括AMD收购、存储器研发、显示驱动、汽车电子等都是奔着产业报国去的。
从2009年开始,通富微电持续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2专项”。在这个过程中,公司不断取得新突破,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从原来的15年缩小到差不多2—3年,部分产品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21年,我们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是我们公司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当前,“02专项”虽已结束,但我们没有停止科技创新的步伐。公司每年的研发投入占比保持两位数增长。公司不断建立创新平台,推进产学研合作,建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高端研发平台,与30多家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并牵头组建了江苏省首个半导体创新联合体。公司近3年研发投入累计数十亿元,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已成为新常态。
企业发展,贵在长远、持续。培养接班人是民企绕不开的话题。只有把接班人培养好,才能基业长青。我很重视传承这件事,差不多20年前就把传承放上议程。石磊在通富做总经理也做了十多年,通富微电这么大的公司,接班人是需要一段时间锤炼的。特别是2023年,全球半导体市场整体下滑,通富微电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用新产品市场填补了传统市场的部分下滑,同时对传统产品提质增效,提升产品竞争力,全年实现销售收入超220亿元,同比增长3%—5%,是全球前十的封测企业中唯一实现正增长且增速第一的公司。现在,我觉得整个传承工作做得很好,我也很欣慰。省委书记信长星今年来南通调研时,也对公司青蓝接力、事业传承表示肯定。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然而,在幸运和成功背后,是千辛万苦、是百折不挠。这几十年,我始终牢记保尔·柯察金的那句“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常常以此激励自己。张謇先生也说过类似的话:“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朽。”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守法善经营、先富促共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如今,中国的集成电路水平虽然有了很大发展,和世界顶尖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我们要用愚公移山的精神,一代一代去努力,把差距缩小,直至超越。若问此生何求?唯愿后辈能站在我们的肩上,触摸更辽阔的星辰。
责任编辑:金浩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