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现象和寓言故事中的决策道理

发布时间:2014-08-19    

  在许多寓言故事中,在人们不经意的日常生活现象里,都蕴含着深刻而独到的决策道理。


  ⊙热炉法则

  当你去碰触烧热的火炉时,将会受到烫的处罚。“热炉法则”形象地阐述了惩处的四条基本原则:

  热炉火红,你不用手去摸也知道炉子会灼伤人——警告性原则;每当你碰到热炉,肯定会被灼伤——必然性原则;当你碰到热炉时,立即就被灼伤——即时性原则;不管谁碰到热炉,都会被灼伤——公平性原则。

  ——每一个人都要对组织里的“天条”及规章制度心存敬畏。楼堂馆所建设之所以久治不愈,在于“热炉法则”的四条原则在执行过程中没有得到严格遵循。如果没有“警告性原则”,明确告知这条“高压线”碰不得,那么基层就会令行不止;如果忽视“必然性原则”,又会促使地方对同类问题的处理抱有侥幸心理;如果没有“及时性原则”,基层就会赢得时间采取策略性对策,应付国家相关部委检查;如果忽视“公平性原则”,楼堂馆所查处工作必然会出现“按下葫芦起来瓢”的结局。


  ⊙布里丹选择

  丹麦哲学家布里丹讲了一个故事:驴子饿得咕咕叫,于是他就牵着驴到野外去找草吃。看到左边的草很茂盛,他便带驴子到了左边,又觉得右边的草颜色嫩绿,他就带他的驴子跑到右边,后来又觉得远处的草品种更好,他便牵着驴子到了远处。布里丹带着他的驴子一会儿左一会儿右,一会儿远一会儿近,始终拿不定主意。结果,驴子被饿死在途中。

  ——没有最优的决策,只有次优的决策。任何一项公共政策都有多个方案选择,政策摇摆不定必然会让各利益相关方倍受其乱。那么,如何避免“布里丹选择”?从寓言本身来看,关键是要对方案的优劣进行排序,在排序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取向:如果“颜色”优先,就应该吃右边的草;如果“数量”优先就应该吃左边的草;如果“品种”优先,就应该吃远处的草……布里丹因为没有排序,才造成决策失败。


  ⊙破窗效应

  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猖獗。要想营造一个好的环境,除了要维护外,还必须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的窗户”。

  ——没修复的破窗,会导致更多的窗户被打破。破窗原理给决策者一个启示就是:对于影响深远的过错,需要小题大做的处理方法,修补“第一个破窗”不仅仅要及时,更要大张旗鼓。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