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才夹缝到人才高地——苏州市吴江区的人才引进样本

发布时间:2014-08-19    

  文/陈凤莉


  “招才引智”让苏州市吴江区这个原本处在上海和苏州两地之间的人才夹缝的地方因此而成为一座人才高地。《福布斯》全国最具创新能力城市评比中,吴江区一跃位列“2010年度中国大陆创新城市排行榜”全国第五、县级市第一,奥秘何在?

  从丝绸纺织到装备制造,吴江从来不缺少企业,但和苏南很多地方一样,大多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传统乡镇企业。随着经济的转变,这些传统的乡镇企业开始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一有风吹草动,都可能严重影响他们。一场金融危机让很多传统企业风雨飘摇。

  “上一轮竞争中,苏南发达县市更多依靠一批胆略过人的民营企业家和引进外资取得率先发展;新一轮竞争中,靠人才续写辉煌已经成为吴江的根本战略。”吴江把眼光放在了吸引人才和发展创新型产业上。

  2010年,吴江出台 “55352”人才工程计划,计划5年内投入5亿元,引进、培育300名能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和新兴产业的科技领军人才;500名创新型科技人才;2000名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以及一批在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2011年,吴江又出台了新的奖励政策,鼓励“985”、“211”人才进企业。政策规定,首次进吴江企业工作的,将获得政府给予的一次性就业资助金:博士研究生有5万元,硕士研究生有3万元,本科生有2万元;这些人才还可享受连续5年的个人实际缴纳社会保险费部分的全额补贴;在职继续进修,如取得上一层次学历、学位的,政府将给予70%的学费补贴。

  20多项人才政策,基本构建起具有时代特征和吴江特色的人才工作政策体系,涵盖了人才引进、使用、培养、激励、保障等各个方面。如针对领军人才、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吴江市根据不同需求送他们到国内外参加培训、学习。针对高技能人才,吴江市专门开展技能大赛,引导企业和社会关心、重视、支持技能人才培养。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仅在2011年,吴江共接收、引进、安置和培养各类人才20420人,增幅达15.7%。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市人才总量突破15万人,高层次人才7800多人,每万人拥有人才数达1878人,高层次人才增速达20%。目前,全市拥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3人;省“双创人才计划”人才5名,省级以上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8人,省首批“科技企业家培训工程”培育对象6名;苏州“姑苏人才计划”人才22名;吴江市本级科技领军人才181名。

  引进人才要能留得住,更重要的是对创业者的扶持和服务,这是关键。

  许多被引进的人才们对这样一些数字并不陌生:为领军人才不仅提供2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200-500万元的风险创业投资和不超过实际投资额30%的股权投资,还提供2000平方米左右的中试厂房、120平方米以上的研发办公用房、100平方米以上的公寓住房和50万元的购房补贴。此外,科技领军人才企业的紧缺人才还可以享受10-15万元的安家补贴或每月500-1000元的租房补助,政府还帮助企业引进“985”、“211”工程高校毕业生,给予2-5万元的就业资助金、6-15万元的购房资助等配套支持,帮助领军人才留住并用好团队成员。

  仅仅在2011年,政府就拿出642万元对全市19家企业的27名紧缺人才、27家企业的76名柔性人才进行资助。而近几年来,对于各类人才的资助,更是达到了6000多万。

  这是吴江对于来到这里的人才所拿出的诚意。

  彭金春就曾享受到这份诚意。两年前,怀揣创业项目的彭金春还在为没有资金发愁。在一个人才会议上,他结识了汾湖经济开发区负责人,听到对方介绍吴江对于人才扶持的诸多政策,彭金春动心了。来到吴江的彭金春不仅拿到了作为市科技领军人才所能享受到所有资金支持,开发区还积极帮他找投资人,为他找到了800万的天使投资。作为企业的一个普通员工,来自亨通集团光电研发中心的沈震强也对这份诚意感到“受宠若惊”。有了这份资助,当别人还在为房子努力打拼时,身为80后的他就已经在吴江拥有了一套140多平的“豪宅”。“政府补贴几万,企业也资助几万。”沈震强说。

  在人才引进的过程当中,政府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服务者。

  从入驻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到现在已经拥有3000平方的办公场地,1000多万销售收入,从美国归来的谢涛令博士身上就一直有着政府服务的影子。

  “从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到投资人的协调,开发区几乎是一条龙服务。”谢涛令惊讶于当地政府给与自己的政策,也因为这种良好的创业环境,谢博士把原本在北京的公司总部也搬到了吴江。

  吴江连续举办了五届“人才服务月”,在宣传、引才、育才、服务四大系列共开展了297项活动,获得各界好评。目前这已经成为人才服务的品牌工程。在这些活动的推动下,服务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创业环境方面。大部分企业在银行开户、装修投产、专利商标申请、科技立项、品牌包装等方面也无需操心,“甚至有的企业直接入驻办公室就可以开展业务了。”汾湖经济开发区一位负责人说。

  在家庭方面,购房、子女就学、继续教育和群体交往等这些本是政府可以撒手的问题,也被当做一项重要的服务内容。

  招才引智推出“组合拳”,政府以全方位的服务让人才扎根,这正是吴江实现从“人才夹缝”到“人才高地”转变的奥秘所在。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