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二震
目前,欧盟深陷债务危机,企业资产价值低估,并购机遇千载难逢,各国为了振兴经济,欢迎外来投资。而从国内来看,高达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其中2万多亿美元可用于对外投资,把储备变为海外资产。同时,国家也鼓励企业“走出去”。江苏企业“走出去”,现在可以说是“危中有机”,面临最好机遇。
针对我省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跨国经营水平较低、缺乏整合全球生产要素能力、跨国投资存在盲目性、投资区域选择不合理、政策支持和配套服务不完善等问题,各级政府应找准服务的着力点。
一、加快培育“走出去”的主体
重点扶持具有一定规模实力、品牌优势和市场基础的大型企业集团、行业骨干企业、名牌产品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出口创汇企业,鼓励他们到境外设立贸易公司、建立生产企业和开展其他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使之成为我省“走出去”的排头兵,发挥示范效应;支持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积极到境外设立营销网点,建立市场营销网络,主动介入国际跨国公司产业链,提高组织化程度,推动多种所有制中小企业积极探索开展境外贸易和生产的途径与方法。
二、选择“走出去”的重点产业
从当前我省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比较优势和结构调整的要求出发,制定江苏《对外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大力支持纺织、服装、轻工、食品、机械、化工、建材等行业和产品向外拓展,发展国际营销网络,逐步扩大境外投资。优先鼓励电子通讯、计算机、软件、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和产品向国际市场拓展,不断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加快开发境外农业、林业、渔业、矿产业等资源。抓好企业“走出去”产业政策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重点在划分对外投资的基本类型(如资源开发类、产能转移类、规避摩擦类、市场开拓类、技术转移类以及国际援助类等),结合我省经济发展的困境与要求,分别提出近期与中长期“走出去”策略的重点支持方向与鼓励政策。
三、创新“走出去”的路径和形式
创新资源开发投资路径。重点鼓励农业、矿产资源等开发类企业通过与国内外有实力和经验的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的方式,共同开展当地或第三国企业收购,支持企业加入全球供应链。创新制造加工投资路径。以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和省级境外产业集聚区为平台,鼓励江苏具有比较优势、产业成熟度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制造业抱团入区发展,构建境外适宜江苏企业发展的经济生态环境。创新市场开拓和技术获取投资路径。鼓励企业选择当地成长型中小企业,通过并购、参股、境外上市等方式获取人才技术和销售渠道,走出一条并购——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国际化发展之路。创新对外劳务合作路径。推动我省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与央企等优质外经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四、优化政策支持体系
1.简化项目审批和经贸人员出入境手续。逐步实现对外投资审批制度向登记备案制过渡、事前审批为主向加强事后监管转变,在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探索企业海外投资经营的过程监控,保证对外投资资金的安全性。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经贸人员出国(境),采取一次审批、多次有效或企业直接报批的方法。对中小企业人员出国(境)经商投资,提供各种便利。
2.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设立“江苏省‘走出去’战略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国际营销网络建设、资源开发、高新技术合作、境外研发中心建设,重点支持境外合作区、外派劳务管理、境外投资信息咨询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重点投资项目提供优惠贷款贴息资助或给予融资担保。为对外承包工程项目提供保函担保和垫支赔付,对因地震、战争等不可抗力造成的企业人员财产及损失给予救助。
3.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加快建立政策性银行为主、商业性银行分工协作的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融资支持体系,给予银行在对外流动性贷款、资本金贷款等方面更大自主权。拓宽并创新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企业融资渠道,鼓励银行提供银团贷款、混合贷款、项目融资。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对实力强、信誉好的企业开展境外承包工程项目,给予提供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和外汇周转贷款。推动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对外投资比较集中的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对重点企业支持发行中长期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境外直接融资。将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纳入出口信用保险范围,积极鼓励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降低出口收汇风险,并给予一定的补贴。
4.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在避免双重纳税的前提下,区别投资国别、投资行业等,按规定采取税收相抵免、延期纳税、减税、免税和出口返税等不同的政策,对重大项目给予特殊的政策优惠。对境外承包工程项目企业所得税回注册地缴纳且较上年度有增长的,将增长部分的50%补贴给企业。
5.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人才国际化交流平台,吸引海外人才加入企业国际化行列。加快发展为企业提供境外投资信息的中介机构和信息网络,向境外投资企业提供投资所在国(地区)的政治社会法律环境、产业政策、市场信息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代办有关境外投资手续和涉外法律服务;帮助企业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估。建立完善全省境外投资风险预警体系,定期发布投资国别地区风险级别报告,加强与国外已建立友好关系省州的经贸联系,与我省对外投资相对集聚的国外地方政府建立友好省州关系。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