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克海 王余华
随着网络的普及,互联网空间己经成为人民群众表达自己意见和建议的重要场所。善于利用网络倾听老百姓的呼声,听取他们对党委和政府工作的评价,发现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汇聚民智、科学决策,是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一道新考题。
善于从网络热点中把握舆情
网络热点是“集群性”的民声,某种程度上是社会现实生活中热点问题的反映。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无界性、互动性等特点,这使得网络媒介形态本身容易成为高倍的“放大器”、快速的“传播器”。是否善于从网络热点中了解和把握舆情,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一个新考验。
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几乎都能在网上得到反映。从有关部门对网络舆论的专题调研发现,八大话题容易在互联网形成热点话题。这八大话题是:涉“官”与涉“腐”的社会事件,涉“富”或贫富差距的话题,涉及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事件,涉及民族以及宗教信仰、中外关系的话题,涉及伦理道德的事件,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话题,涉及公共安全、重大事故、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事件和话题,涉及明星“星闻”、“绯闻”及知名企业、敏感地域的新闻。如果一个新闻事件上集中以上八个热点中的多个热点,则这个新闻事件极有可能会出现轰动,在网上形成极其强大的舆论态势。
主动搜索汇集网络舆情以掌控网络舆情发生发展情况,及时预见和引导网络热点,对做好网络条件下的群众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这里,掌握科学的网络舆情筛选方法很重要。一方面,要求我们对原始舆情信息进行搜索汇集后,能够有效剔除不良舆情信息,避免虚假网络舆情的干扰。另一方面,要根据网络舆情对象的具体性、线索的详实性、情节的严重性以及后果的值得关注度等划分出主次,然后根据主次界定初步核实,进而确定信息是否应归入关注要情。这一步工作量很大,传统的舆情搜集汇总手段难以奏效,一般可以通过比较优秀的信息采集软件来自动完成。
善于通过与网民交流了解民意
一说体察民情,关注民生,大家自然就会想到下乡调研和信访接待等形式,总认为网络就是“看看新闻,聊聊天”,就是“打打游戏,玩玩牌”,就是“发发牢骚,解解闷”,难登大雅之堂。这是一种偏见。事实上,体察民情,关注民生,除下乡调研、信访接待、办公接访等传统形式外,领导干部也可以通过“网络灌水”等方式从网民那里了解到真实的民情和民声。
网络的普及给“无极限”、“零障碍”的沟通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网络不仅可以浏览新闻信息,同时还可以和数以亿计的网民展开互动,进行文字、图画、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交流,可惜的是,很多领导干部对此还很陌生。
网民在线交流大都给自己起个个性的网名,戏称“小马甲”,“小马甲”混迹于大大小小的论坛里,有的就文艺体育、学术思想发表意见;有的就生活小事、市政建设发表建议;还有的就国家大事、时政动向发表看法。网民表达的方式有时风趣幽默,但并不世俗平庸,有时嬉笑怒骂,但不乏真情实感。从内容看,不少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民情、民意,透着深沉的民生关怀。如果领导干部能够经常上上网,不是做一个局外人,而是做一个参与者,经常同网民们交流一下,岂不是在做零距离的民情调研?一定情况下,这种上网交流的方式,还可能具有很多的优点和更为突出的效果。领导下乡,基层接待,一来一往,增加了调研成本不说,调研时前呼后拥、匆匆忙忙的场面也让调研效果大打折扣。“领导下乡搞调查,隔着玻璃看庄稼”等民谣就充分说明了下乡调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领导干部若通过论坛灌水、在线访谈以及开博撰文等加强与网民的互动交流,则避免了上述局限。因为在网上,有“马甲”掩护,网民们直抒胸臆,往往使得领导干部能够更加“近距离”地深入群众,了解到更加真实的民意,乃至收获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见。
网络具有天然平等、畅所欲言等特性。领导干部应意识到,在网络交流中,自己也只是一名普通网民。说官话,端官架子,难免遭网民“拍砖”。要听真话、听实话,就得暂时忘记领导干部的身份。
善于借助网络汇聚民智
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6月20日在视察人民网时指出:“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集中人民群众智慧。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
应当肯定,在网络媒体里还是有不少具有远见卓识、才情高远的网民的,他们对于我们国家,对于所在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都有很多自己的看法,同时也有表达的意愿。作为各级领导干部,致力于“上情下达”,着眼于施政方针的贯彻落实固然重要,而通过网络等各种渠道采集民意,使民意通畅地向上反馈,让“下情上达”也是必不可少的另一面。“下情上达”做好了,民意得到了及时的反馈,党委政府制定的大政方针才具有针对性,才具有科学性。同样,决策科学了,依此制定的方针政策才能更好地在基层、在地方贯彻实施,才能更好地“上情下达”。
网络的发展为“上”、“下”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提供了现实可行性。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通过网络这一便捷有效的通道,了解民意、汇聚民智,推动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并及时得到来自群众的直接反馈,检验自己的工作还有哪些不足。
通过网络实现“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各级政府机关不仅要有自己的门户网站,而且要及时地通过网站发布政府的信息,公开办事程序、相关政策,以及决策意图和相关内容。政府门户网站决不是简单的省情市情县情区情介绍,也决不是简单的领导活动专报,应该有更多老百姓关心的信息,这样才能提高网民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关注网民对于政府信息和政策的评价,做好释疑解惑工作,及时吸纳网民中有价值的意见和评价,反馈给相关决策部门,对政策进行必要的修正和完善。
2011年《江苏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江苏省网民总数已达到3685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6.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持续增长,达到2624万人,微博用户达到1893万人。江苏省城镇网民规模为2767万人,农村网民规模为918万人。43.8%的网友认为网络问政能对干部起到监督和防腐的作用。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