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易家言
就业(包括创业)是人们的收入来源,收入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没有就业人们就生活无着,各项民生就无从谈起;有了稳定就业人们才会对生活充满希望,才能够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就有了最坚实的基础。扩大就业有多重要?温家宝总理在今年7月份召开的全国就业创业工作表彰大会讲话中一再强调扩大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就业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促进就业创业摆在各项工作的优先位置,并提出要把就业完成情况纳入政府综合考核体系。
事实上,纵观各个国家,就业率一直是政府及官员最重要的政绩考核指标,而且考核权掌握在民众手中,政府官员的民意支持率,往往与就业率直接相关。一旦失业率居高不下,官员可能就得辞职,政府就可能倒台。就业率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既然就业是头等民生大事,将就业情况纳入政府考核就理所应当。GDP考核确实也很重要,却可能失之片面,导致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民生幸福,甚至产生黑色GDP、有毒GDP、带血的GDP,结果经济增长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却没有随之增加,民生问题反而越积越多。这样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考核模式必须改变,实际上也正在改变。
将就业纳入政府考核,不是说发展经济不重要,而是要将扩大就业作为发展经济的一个“抓手”,着眼于扩大就业来调整经济结构、谋划产业布局、优化经济政策,对那些能够吸纳大量就业的行业、企业给予政策扶持。所谓“探索建立经济政策对就业影响的评价机制”,意思很明确:要将是否有利于扩大就业作为评价经济政策的重要标准,有利扩大就业的经济政策要强化,不利扩大就业的经济政策要调整。举例来说,民营企业一向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但目前民企发展仍面临着“玻璃门”、“弹簧门”等阻挠,生存空间受到挤压。无论从发展经济计,还是从扩大就业计,这些“玻璃门”、“弹簧门”都应被拆除,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无疑是扩大就业的一条重要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联系到前不久国务院决定将食品安全纳入政府考核,可以看出,政府考核越来越向民生倾斜,民生内容越来越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这是令人欣喜的变化,并且具有很强的导向意义。民生问题就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就是吃、穿、住、用、行,就是教育、医疗、住房、就业,解决好这些问题既是“执政为民”的应有之义,也是政府最重要的政绩体现,还有什么政绩能比让民众生活幸福更重要呢?所以,增加政府考核的“民生含量”,就是要求政府始终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工作的核心,把增加民众幸福感作为工作的目标。这种导向符合时代潮流,符合民众意愿,符合中国当前的国情。
当然,正如任何考核指标都可能被弄虚作假一样,就业率考核也要防止数字注水,何况就业率是很容易被注水的。如何未雨绸缪,显然需要有相关配套措施跟进,以促使各级政府真正把就业作为头等民生大事。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