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谈误国史鉴

发布时间:2014-08-19    

/王春南


我国魏晋时期清谈之风甚盛。有些清谈名家得到重用,但结果则是败坏官场风气,带坏社会风气,贻误政事军事甚而误国,值得后人警醒。


何晏:清谈背后蝇营狗苟

 

说起魏晋时期的清谈名家,何晏是代表人物之一,他与王弼、夏侯玄倡导玄学,竞事清谈,影响一代风气。

何晏官至侍中尚书,主管官员选拔。他曾把孔子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略作改造,写进了一封奏疏,劝说齐王曹芳要处事端正,远小人、亲君子。这对玄学家何晏来说,是难得一次关心朝政。然而口说“其身正”的何晏,其实是一个贪浊的官员。

何晏利用掌管组织人事之机,将与他有交情的人一一加以提拔,真是“权为我所用”。他跟邓飏、丁谧、李胜、毕轨等人互相勾结,专擅朝政,私分属于典农部掌管的官有桑田数百顷,并侵占汤沐地(国君、皇后、公主等收取赋税的私有土地)作为自己的产业。他还仗势窃取官物。

曹爽对何晏有知遇之恩,并重用他。司马懿以“谋反”罪将曹爽等人拘捕以后,故意命何晏参与审讯。何晏表现得特别积极,希望以穷追猛打曹爽等人获得司马懿对自己的宽恕。司马懿对他说,参与谋反的有八姓。何晏汇报了丁、邓等七姓。司马懿说:“还有。”何晏慌了,说:“难道是我吗?”司马懿说:“就是你。”于是何晏与曹爽等都被杀,且诛灭三族。


王衍:临死方悔清谈祸国

 

王衍是晋朝玄学代表人物。他14岁时已很有名,但自视甚高,口气很大。晋武帝问他:“当今谁能与你相比?”他答道:“现今没人能和我相比;如果要比,应从古人中找。”他喜欢谈论“纵横之术”,即以辩才陈说利害、游说国君的方法。有人以为他真有守卫边疆的奇才,推荐他任辽东太守。守边疆,仅有清谈的本领是无济于事的,王衍不免胆怯,他不敢担当辽东太守的重任。

王衍后来曾任中书令、尚书令、司徒、司空、太尉等职,身居宰相高位,后进之士莫不仰慕、仿效。王衍将他的崇拜者、追随者选拔到朝中做官,这些人就把王衍当作政坛首领。在王衍及其追随者的引领下,“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矜持、清高、虚浮、荒诞成为社会风气。

永嘉五年(311年),王衍为石勒所俘。因王衍是晋朝名人,石勒跟他作了长时间的交谈。为求免于一死,王衍推说他不参与朝政。石勒不信王衍说的朝政与他无关,一针见血地指出,你犯的是祸害晋国的罪,并派人于夜间推倒王衍囚室的墙壁,将其压死。王衍临死时,对清谈误国害己,有所悔悟,说道:“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但他的醒悟来得太晚了。


殷浩:清谈无实成败军之将

 

东晋的殷浩也是一位清谈名家,因长于玄学清谈,20岁就有了美名。同时代的人对殷浩推崇备至,把他比作名相管仲、诸葛亮,朝廷也很重用他。

东晋永和二年(346年),殷浩任扬州刺史。后赵灭亡,朝廷任命殷浩为中军将军、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命其统兵北伐,收回中原。八年,在许昌为前秦所败。次年又在桑山(今安徽蒙城北)遭到姚襄伏击,惨败而返。

带兵北伐的殷浩,其实并无实际才干,更无军事谋略和统兵打仗的经验。同时代大臣庾翼对他就不看重,认为国难当头之时,千万不能重用殷浩之流的清谈者。这样的人领兵打仗,失败本在意料之中。王羲之不忍心殷浩把数万军队往虎口送,曾写信向殷浩劝诫,但殷浩听不进忠言。他“屡战屡败,器械都尽”,最后只得狼狈退军。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