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向东
在下棋的过程中,“悔棋”是最令人厌烦的。那么,如果将领导者对组织进行领导的整个过程比作下棋,决策的朝令夕改就是“悔棋”。走棋之前不仔细想清楚,出麻烦了,方知走错了,老是“悔棋”就会没有了弈友。朝令夕改也一样,领导者的决策改多了,会削弱自己命令的力量,渐渐地就丧失了领导者的权威和威信。
中国是一个重视信誉的国家,信誉乃“修身、齐家、治国”之道。信用是领导者有效管理的人格保证。人无信则不立,作为领导者更是如此。有时候对于领导者而言,信誉甚至比能力更重要。有能力但没有信誉的领导者,下属不会心服;有能力而又有信誉的领导者,下属就会听从。任何一个下属都讨厌那些“说了不算”和“朝令夕改”的领导者。所以,作为领导者必须慎重决策、慎重表态,增强决策与表态的正确率。一旦做出决策和表态,则“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坚决落实和兑现。
没有谁愿意服从处事轻率、决策不顾后果的领导,这样的领导发号施令或做工作都只会越来越难。
领导者一定要在平时就注意培养自己的坚定性,凡事要“三思而后行”,一旦发令便不轻易更改。对已经决定的事情,即使发现不是最优方案,也不要随意变更,而应该多做观察。政策的连续性往往比政策的最优化更重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鼓励领导“执迷不悟、一意孤行”。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如果领导者犯了弥天大错,却要执行到底,那么,这个组织就很危险了。
号令、程序、规章的颁布和执行,不能犹豫不决、朝令夕改、因人而变,应保持相对稳定,并坚决执行。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他的坚决和定性,是他领导能力的基础。当一个领导者对自己的决定进行频繁地修改时,实际上他已经失去了领导的能力。领导者作为号令的发布者,一定要明白号令的法规作用,切忌朝令夕改。
面对朝令夕改的领导者,下属不敢作出任何个人判断,只好事事征求领导者的同意,甚至要领导者签名证实。这样做,工作效率就可想而知了。当领导者以为找到了一个更优的方案,把决定改变了,可能过几天又会有新的想法,这样决策就会没完没了,执行力也就无从谈起。
这就要求领导者在作决策之前,必须依据一定的程序,例如搜集资料、分析讨论,而不是照个人的喜好和直觉作判断。领导者在作决策时,除了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外,更应尽量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博采众家之长,使决策更加正确和符合实际。领导者可能欠缺对第一线业务或信息的掌握,所以正常的决策过程,必须借由部门上下的讨论与共识而达成。
当一位领导必须改变其原先的决策时,必定有其不得已的原因。不断地尝试与犯错,也是组织发展必经的历程。这时要想不让下属觉得自己是在朝令夕改,领导者就需要在平时的沟通当中建立互信的基础。
领导决策关系到一个组织未来前途,是一件极为严肃的事情。在日常生活工作当中,领导者要坚持养成决不应允任何自己不能兑现的事的习惯,确实使所有的下属都认识到自己是一个言而有信的领导者。在得到下属理解的基础上,领导即便偶尔更正自己决策的错误也能得到下属的原谅。
当然,让下属原谅并不是领导者的终极目的,领导者必须争取在客观的事实根据、科学的探讨分析、积极的信息预测基础上一次性作出正确而又长远的决策。在决策公布或运行之前,领导者就必须考虑到变化的诸多因素,决策一旦确定下来,就不能朝令夕改。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