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 宁 嵇礼红
实现基本公共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是世界各国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在这方面,许多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芬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在PISA测验中,芬兰城乡学生的学习没有明显差距,芬兰校际差距不到 5%,不论是首都赫尔辛基,或是偏远北极圈的中学,测验成绩都相差不大。被国际社会广泛赞誉的芬兰教育,其成功的最重要的秘密就是均等化配置教师资源。1968年,芬兰议会通过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致力于实现“无论你在哪里,都可以接受到相同质量的教育”的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的根本保障是所有学校都有经过严格培养和选拔的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宁可让学得快的人等,也不能让不会的人继续不会”,是芬兰教育的一个响亮口号。芬兰反对对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的“分类”或“排名”,说“资优”和“精英”是犯大忌,更不采取“能力分班”。高中教育进行因人而异的个性化、差别化教育,不分年级,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上课,数学课听一年级的课程,美术可以上三年级的课程。
韩国:推行教育平准化政策
韩国的教育平准化是指中小学教育质量在达到标准、均衡的基础上实现统一和公平。1974年,韩国开始推行教育平准化政策。在韩国,没有重点学校,所有的小学和初中,政府都同样拨款,对“不利学校”则增加教育拨款,大力改善其办学条件。实行教师每工作四年流动一次举措,确保学校师资水平的均衡。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分,各学区内由计算机随机确定适龄儿童将要就读的学校。高中通过推荐、书面材料、区域配置等招收学生,也没有重点、非重点学校之分,同一学校内更不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日本:统一学校配置
为了保证学生在任何一所公立学校都能享受到同等水平的学习条件,日本政府制定了义务教育学校设置标准,对学校设施的配备、学生人均面积、班级规模、体育场馆的标准等都做了详细规定,并以此作为中央政府对地方资助的依据。因此,在日本,即使在边远地区和比较落后的农村,学校也一样有游泳池和各种教学设施。学校无论规模大小,在校人数多少,都必须具备办学的必备条件和设施。日本的中小学没有重点与非重点、好与差的分别,所有的学校几乎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同等发展。日本通过教师和校长轮换制度,达到教育人力资源均衡配置,而且所有学校都按照要求统一教学内容:包括教学科目、道德教育与特别活动三个方面。
美国:保障弱势群体教育
美国的义务教育具有很强的“均等化”色彩,在义务教育领域特别重视立法保障弱势群体得到公平教育的权利。比如对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学校提供免费午餐,午餐营养的配给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这些具体要求都写进了美国的法律。1965年,国会通过中小学教育法案,第一章规定联邦拨款设立辅导项目,协助黑人和低收入家庭学童。上世纪90年代出台的《2000年目标》,对弱势群体的教育表现出特殊的关注。改革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为所有贫困儿童提供帮助他们入学的、高质量的、适合发展性学前计划所要求的教育。1993年,克林顿政府提出了《中小学改进法》,提出要保证有1/2的资助致力于全国最贫困的地区,更是集中表现了政府对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的弱校差生的特殊关注。进入21世纪,小布什上台后,公布了《不让一个儿童落后》的教育蓝图,将消除差距、促进平等列为重要的政策目标。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