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沿海经济发展从“后进生”到“快跑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载文:江苏沿海地区,曾是经济发展的“后进生”,既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也低于江苏平均水平,现在这一局面正在发生改变。随着苏南产业的饱和及转型升级需要,一批原本在沿江的船舶、海工、化工等产业链渐渐拓展到沿海地区,带动了这一地区快速发展。江苏沿海办统计,今年一季度,沿海地区完成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工业用电量和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全部高于全省平均增幅。当前,江苏正通过有序推动大用地量、大运输量的产业向沿海转移,以形成沿江产业转型升级与沿海产业集聚发展互动并进的区域发展格局。
江苏不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
《地域研究与开发》杂志载文:根据2000-2011年间的统计数据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江苏省内各市分异现象明显,其中连云港、徐州、淮安和宿迁的产业结构贡献率较高。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的地区和城市应根据自身的实际选择适当的发展战略。对于宿迁而言,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加大科研投资和引进先进技术,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南京、常州、苏州、泰州而言,应继续保持当前结构状态,适当加大科研投入,积极培育新型有潜力的产业;对于徐州、扬州、南通、淮安、连云港而言,要结合自己的历史和优势选择、培育、发展主导产业,顺利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对于无锡、盐城、镇江而言,要进行制度创新,营造适合经济发展的氛围,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主导产业。
江苏率先设“企业创新岗”
《组织人事报》报道:为引导中科院更多优秀人才与江苏企业合作创新,江苏省与中科院联合,在全国率先开展“企业创新岗”工作,先期将选择部分与中科院合作基础较好的县(区)进行试点。试点以科技项目为依托,面向企业设立技术副总或副总工程师兼职岗位,柔性引进中科院系统的科技人员来江苏创新创业。
苏南地区劳工人力资本显著高于浙江和珠三角地区
《社会》杂志载文:不同的发展模式,使地方经济结构呈现不同的特点,对人力资本的要求也不同。浙江模式“产业集群的形成并不要求有较高的专业人力资本”,而苏南模式的“产业集群却对专业技术有一定要求”,两种模式下的“区域人力资本结构分属于企业家人力资本富裕型和专业人力资本富裕型”。而珠三角模式的国际资本比重大,在全球竞争的背景下,国际资本偏好是廉价和年轻的外来女工,而不是“劳动力的忠诚或者保住稀缺技术”。由此推断,苏南地区劳工人力资本显著高于浙江和珠三角地区。在三大经济模式中,苏南地区劳工的月均工资为2181元,浙江地区约为2143元,珠三角地区仅为1987元,这一差异主要是由于劳工禀赋差异造成的。
昆山正在从代工模式向自主创新转型
《东岳论丛》杂志载文:在代工模式下,昆山生产的一台笔记本电脑,国外品牌商可以卖到上万元,而代工企业只能获得三五百元的毛利。面对这种局面,昆山提出“代工经济谋变必须立足产业、依靠创新,走产业高端之路”,其突破口就是全面实施“昆山设计推进计划”,通过设计研发、品牌建设、营销推广、时尚引领等专业服务,提升昆山制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整体上推动“昆山制造”向“昆山创造”升级。昆山开发区每年投入3000-5000万元,设立“昆山设计推进计划项目专项资金”。与此同时,总投资6.5亿元的“汇设计”昆山创意设计公共服务平台也已经开始建设。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