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鹤鸣
我省高度重视发展新兴产业,经过多年努力,新兴产业总量迅速扩大,技术层次快步提升,竞争力显著增强,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技术水平,都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具备了一定的先发优势。
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新传感网等新兴产业在我省有着旺盛的金融需求,但当前还缺乏引导资金投入的良好机制。
第一,认识不到位。不少金融机构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支持新兴产业是转变自身发展方式、调整盈利模式、培育优质客户的重大机遇。有的商业银行对新兴产业信贷指导不具体,业务人员对新兴产业不了解,对新兴产业项目贷款主要看投资主体的背景和实力,而不是看项目前景。许多科技成果因资金问题无法转化。据了解,有的地市现登记的科技成果约有70%分布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而其中约有55%的科技成果未应用和停用的原因是资金问题。
第二,现有金融模式不适应。我省金融体系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且由大型机构主导,而便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不足,适合新兴产业发展的各类直接融资机构规模较小。限于目前的金融模式,我省金融机构的企业价值发现机制不够完善,无法确认新兴产业市场中具有未来盈利能力的投资项目与团队,使新兴产业金融市场供需双方出现“双盲”障碍。
第三,相关金融工具和手段不足。在金融流通领域,我国的创业板市场规模较小,创业板、中小板以及主板之间的转换通道尚未形成。在非流通领域,有关知识产权的质押、评估和交易体系尚不健全,用知识产权进行质押贷款、转让或引资均受影响。此外,风险投资有效退出及运营的机制还不够完善。
新兴产业具有技术研发投入高、转化周期长的特点,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不同于传统产业。要改变产业发展与金融投入步调不一致的现状,必须在坚持我省对新兴产业扶持“三个确保”的前提下,着力创新有效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
第一,加快推进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鼓励和引导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和海外资金等进入新兴产业领域。引导国有企业通过股权调整、兼并重组、引入增量投资等方式优化整合同类业务,推进优质资源重点投资新兴产业。拓宽民间资本投资的领域和范围,放宽投资门槛,创造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建立多元化的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金和海外资本进入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扩大投资效应。
第二,积极推动业务规模大、综合实力强、在国内同行业领先的企业上市。支持业绩突出、成长性好的高科技中小企业在中小企业板或创业板上市,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上市融资。探索设立非上市科技创新型公司柜台交易系统,活跃非上市企业的股权交易,扩大股权融资规模。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企业债,探索推进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发行机制。
第三,研究制订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抵(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试点。积极探索成立科技担保公司,科技担保公司全年科技贷款担保业务占全部业务量高于30%,优先列为省再担保公司的主办担保机构,再担保费率可适当降低。积极组建科技保险机构,鼓励各保险公司开展科技保险业务,加强新险种研发,不断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行政执法和司法监管,严厉查处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为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和转移营造良好环境。
第四,鼓励金融机构为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融资服务。加快构建科技金融组织体系。建议在省级“科技金融创新发展试验区”优先设立科技支行;完善省、市再担保与市、县担保联动机制,省再担保公司优先在“科技金融创新发展试验区”设立科技子公司。建立科技金融绩效考核制度,确保省主要银行金融机构的科技信贷增幅明显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幅。鼓励在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等科技产业密集地区设立科技小额贷款公司,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债权和股权融资;设立金融租赁公司,为成长型科技企业提供研发、生产设备租赁;设立专业科技信托公司,运用集合信托计划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加快设立各类创投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为科技企业的成长提供资本支持。
(作者系苏州大学信息技术学院院长、博导)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