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深入发展

发布时间:2014-08-20    

文/谭 颖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稳定就业形势的重要举措。2008年以来,江苏省坚持把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摆上优先位置,在营造创业氛围、优化创业环境、培育创业主体、搭建服务平台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初步建立,劳动者自主创业稳步增长,带动就业效果显著,为稳定就业形势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全省累计有81.59万人创业成功,带动400.52万人就业,6个省辖市被评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并获国务院表彰,徐州大学生创业园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一、创业带动就业对于稳定就业局势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创业带动就业是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内容。创业是就业促进工作中最活跃的因素。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十八大报告又提出“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明确了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内涵。近几年,江苏省劳动力总量持续增长,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压力较大,通过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让更多城乡劳动者实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既有利于就业局势稳定,又为扩大就业和解决其他民生问题提供了动力源泉。

创业带动就业是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有效手段。党的十八大报告突出强调了鼓励创业,将其上升为就业工作方针,并强调“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体现了对新时期就业工作新的更高要求。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从江苏就业工作实践看,必须在劳动者体面就业、素质就业、平等就业、稳定就业和创业就业等方面下功夫。其中创业就业就是要在“三创三先”江苏精神的引领下,“下大力气”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花大本钱”提升劳动者创业能力,“做大服务”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创业就业,走就业工作可持续发展道路。

创业带动就业是推进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创业是最积极、最主动的就业,其带来的不仅仅是个人收入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和岗位,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2008年以来,江苏集中出台了市场准入、税费减免、小贷贴息、提升创业能力、加强创业服务、增加创业场地等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全省累计发放小额贷款68.06亿元,担保基金余额达到3.68亿元,直接支持创业30.8万人。在政策带动下,个体工商业、私营企业增长迅速,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江苏统计年鉴2012》显示,2011年全省个体工商业、私营企业共450.2万户,吸纳从业人数1908.5万人,占全省从业人数的40.1%;总产值9030.5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8.39%


二、创业带动就业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尽管江苏省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成效显著,但也存在政策资金整合不够、发展定位层次不高、全民创业意识不强、创业规模水平受限等问题。同时,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创业带动就业工作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面临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的新形势。当前,国内经济下行趋势明显。特别是江苏一季度部分经济指标低于预期,消费、出口增长乏力,经济增幅回落对拉动就业的影响逐步显现。受宏观经济的影响,企业用人规模缩减,行业需求动力不足,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压力加大。需要进一步采取有力举措,培育创业新的增长点,同时积极扶持、保护创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鼓励创业企业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容量和创业承载能力。

面临调整优化就业结构的新挑战。江苏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从2008年的25.140.234.7调整为2012年的20.842.736.5,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增长较快。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者就业总量持续增大和结构性矛盾将更加凸显。如何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步伐,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挖掘各领域的创业潜能,更好地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是一个非常紧迫而且具有现实意义的实践课题。

面临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的新任务。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加快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步伐。今年省委和省政府的两个1号文件,分别对健全农民创业就业服务制度、全面统筹城乡就业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围绕城乡就业一体化,调整提升覆盖城乡不同群体的创业政策,提高创业服务整体水平,推动农民自主创业、返乡创业、联合创业,使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城乡劳动者成功创业,是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赋予的新任务。


三、全面落实创业带动就业的关键举措

 

培育创业主体,重在提高创业成功率。建立健全面向城乡各类劳动者的创业培训体系,以高校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为重点,逐步将有培训需求、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失业人员、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纳入创业培训范围。充分发挥现有创业培训机构的平台作用,广泛开展创业培训“进社区、进校园、进乡镇、进工厂”活动,引导和鼓励普通高等院校、技职院校、就业训练中心等机构,积极开办创业教育培训。组织创业导师队伍,加强创业指导。坚持从规范培训标准、提高师资水平、创新培训模式等方面入手,着力提高培训质量、创业者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

加强政策扶持,重在增加政策的含金量。重点是降低创业门槛,减少限制。对符合条件的初创企业给予一定期限、项目、税种的规费减免和税收优惠。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加大信贷支持,提高贷款额度,增加贷款次数,扩大贴息范围,有效缓解创业者资金短缺的突出问题。统筹安排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用于创业培训、初次创业补贴、创业租金补贴、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水电补贴等。对就业困难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按规定给予社保补贴。通过政策扶持,尽可能地为创业者提供资金、场地、市场需求、各类补贴等创业资源,激励和吸引更多劳动者创业。

强化创业服务,重在实现服务的标准化。依托现有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创业指导中心(站),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网络化服务模式。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主导作用,针对创业者不同创业阶段的服务需求,提供优质、高效和便捷的创业培训、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创业实习、创业孵化及项目融资等“一条龙”服务。大力开发智力型、科技型创业项目,支持网络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各领域创业项目的征集、评估和发布流程,定期组织开展“创业项目发布(推介)日”活动。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大学科技园区等资源,建设一批有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创业孵化基地,形成以科技创业孵化器为主要形式的创业集群,形成优势互补的示范带动和集群发展效应。

多方宣传发动,重在营造创业良好环境。指导督促各地把促进创业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制定完善政策措施,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全面开展。广泛宣传创业扶持政策,使广大城乡劳动者熟悉掌握有关政策措施,大力营造有利于创业的舆论氛围,提高创业意识,倡导全民创业。充分发挥各部门、社会团体的职能优势,大力开展“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青年创业挑战赛”、“青年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创建”,以及创业带动就业宣传服务月和创业明星表彰等活动,树立一批创业典型,营造崇尚创业、竞相创业、褒奖成功、宽容失败的和谐创业环境,使更多的劳动者乐于创业、敢于创业、成功创业。


(作者系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