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骥
中国钢铁业面临的表象问题主要来自严重的产能过剩和超额库存,未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对于拉动钢材需求的确可以注入很大动力,有助于钢铁行业的温和复苏。但摆脱中国钢铁行业目前困境如果只是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而不能对中国钢铁行业的生存环境做一番治理与改善的话,中国钢企要走上较为乐观之路的时间还很漫长。
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提振了市场信心,市场出现了经济向好的心理预期,包括钢铁行业在内的各领域都对此寄予了厚望。那么,钢铁行业是否能真的因此而摆脱低谷,并顺利迎来发展的“春天”呢?
客观地讲,不能把钢铁业复苏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城镇化的推进上。目前,我国钢铁产能存在着阶段性、结构性的过剩。虽然在2012年,钢铁行业生产增速明显回落,控产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9.7亿吨的产能存在,一旦在城镇化建设的推动下,市场预期向好,钢价出现回升,钢铁产能的快速释放将成为大概率事件。而一旦产能释放的程度超过短期内城镇化对钢材需求的拉动程度,将有可能导致钢材市场的震荡下行。因此,谨慎释放产能、维持供需平衡仍是钢铁企业的首要任务。
城镇化确实能够成为拉动钢铁需求的稳定动力,但其在短期内的拉动作用有待观察,钢铁企业需要从长考虑。与此同时,在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的背景下,钢铁企业不能再将行业“转暖”的希望寄托于城镇化或者其他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之上,而应将重点放在维持供需平衡的努力上,从而推动钢铁行业在外部环境好转的背景下,稳步走上“转暖”的通道。
去年年底至今年春节前,中央利好政策频频出台,尤其是城镇化机会让多数业内人士对今年的钢铁业行情十分看好。在这种心理预期下,一些钢贸商囤货待涨,不少钢企更加大马力生产。数据显示,2013年1月份粗钢产量为6362万吨,2月份为6183万吨;社会库存1月份时为1393.33万吨,2月份升至1921.37万吨。虽然2月份钢铁行业PMI环比大幅回升,但近期产能释放,以及楼市调控加码都可能对供需关系构成冲击,未来需求能否快速消化高企的库存仍有待观察。3月份钢厂库存再创新高,明显超出市场预期,主要原因是终端需求启动时间较晚。根据莫尼塔的草根调研,虽然只有9%的调研对象表示销售情况低于预期,但整体销售水平仍然不温不火,终端需求没有明显改善迹象,超过90%的调研对象认为此轮需求的复苏可能到4月以后才会出现。此外,超过45%的调研对象提到库存小幅上升。同时,莫尼塔调研显示,当价格上涨助推终端需求略有改善时,贸易商会压低价格争抢出货,导致钢材价格回落,改善局面又被破坏,重新进入低迷状态。
那么,不断出台的利好政策,其效用为什么没有在钢铁行业市场上得到体现呢?笔者认为,政策效用达到微观层面需要时间。“有一些项目是在计划当中,在备货,或者是冬季已有备货,库存消耗相对来说比较慢,因为产量非常大。”
对于即将来临的城镇化大潮给钢铁行业带来的利好影响,笔者认为,城镇化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建设规划,需要长期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从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全国两会,城镇化作为未来中国发展的大方向已经明确,但详细规划还未出台。详规未出,方向不明,就没有建设的冲动,所以对钢铁行业来说,短期内没有效用是很正常的。
(作者系银河期货分析师)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