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许 筠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一直是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之一。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让人们对食品产生恐惧心理,并纷纷发出“今天我们还能吃什么”的责问。食品安全如何做到让百姓放心而不揪心呢?政府监管如何实现零漏洞,企业诚信如何得人心,社会各方怎样使力,从而消除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迫切需要实践探索给出让人信服的答案。
如何实现政府监管零漏洞?
食品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是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职责。面对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人们首先把疑惑和质问指向了政府的监管。政府监管部门不作为、监管工作不到位、监管工作体制机制滞后等往往成为人们诟病的对象,这对政府如何创新监管思路、加强和改善监管方式和手段提出了新要求。
【观察】 泰兴市对如何利用食品安全公众服务平台加强食品无缝监管进行了有效探索。这个平台由业务管理、远程监控、信息服务三大功能模块组成。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业务管理功能实现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全流程信息进行管理,实现了监管工作规范化、信息化,同时为餐饮单位、消费者提供预警服务。餐饮服务单位可通过远程监控功能模块,实现对餐饮服务人员健康与培训、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采购及使用、重大聚餐活动实时管控、餐具消毒和废弃物处置等重点环节的远程信息化管理。信息服务模块则作为公众信息的发布系统,实现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企业诚信、消费警示等信息的网络公开,以及消费者满意度评价、网上举报平台等公众互动功能。
【点评】 食品安全信息公开是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许多地方仍然存在信息发布渠道混乱以及食品安全信息透明度不高等问题。政府应对食品安全信息公开的内容进行细化,完善信息公开目录,使之覆盖食品安全监管的全过程,并通过电子政务、新闻发布会、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及时有效地向公众提供食品安全信息。同时要保证信息公开渠道的畅通,满足公众对食品安全信息的需求。
如何让食品生产经营者更诚信?
食品生产经营中的不诚信是我国当前食品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之一,这不仅表现在种植养殖、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违禁物质、故意添加非食用物质的违法犯罪行为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也表现为违规操作造成的食品安全隐患。现在暴露出很多匪夷所思的食品安全问题,实际上并不是生产技术上的问题,也不是规则不明确的问题,而是一个道德问题,是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诚信问题。因此,怎样增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诚信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广为关注。
【观察】 常州双桂坊美食街是诚信经营的全国典型。双桂坊的经营者为什么能做到诚信经营?有两条重要经验:一是卓有成效的道德教育筑牢了诚信经营的第一道防线。双桂坊道德讲堂围绕“用道德良心做群众放心餐饮”的主题,把历史典故、名食传说和非遗传承挖掘出来,结合身边崭新风尚和感人故事搬上讲台,引导经营者树立以道德立身、凭良心经营、靠诚信兴业的理念。第二是道德自律和科学管理二合一,让有德者有得,失德者无位。双桂坊美食街的管理者和有关食用油公司签订协议,统一批发价定购,以防地沟油流入。每天9时至11时,商户到仓库按需取用。商户每天基本用油量都登记在册,如果领少了,便有专人上门暗访,一旦发现猫腻即要求退场。由此,保证了双桂坊平均每天200多斤食用油用量中,没有一滴地沟油。同时,以统一用油为核心,双桂坊形成了“六统一”管理规范。道道安全锁,让双桂坊实现了食品安全问题处理“零反复”,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零发生”。
【点评】 我国食品安全法明确,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诚信生产和经营,是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针对当前食品生产经营中突出的不诚信行为,必须广泛宣传诚信的生产经营理念,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共同铸造食品安全诚信的社会基石;构建企业社会责任的激励约束体系和监督机制,通过法律的规范、制度的约束和社会的监督,让失信者寸步难行,从而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健全管理措施,让不诚信者没有可钻的空子;以严厉惩处为保障,让失信者得不偿失,直至倾家荡产。
如何调动社会各方齐抓共管?
从农田到餐桌,食品生产、流通、销售的链条长、环节多,容易引发食品安全隐患的地方防不胜防。与市场失灵一样,政府监管也会失灵,光靠政府的监管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各界和消费者的介入。从近年来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来看,这些食品中的毒物很多不是由政府监管机构发现的,而是相关科研机构首先发现之后向监管部门发出预警信息的。如何调动各方面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积极性,变食品安全监管由政府唱“独角戏”为社会各界齐抓共管至关重要。
【观察】 在南通市,食品安全监管的“眼睛”无处不在。质监、工商、农业等部门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信用档案,根据企业信用程度实行分类监管,定期进行诚信评估,完善黑名单制度。卫生部门对餐饮行业全面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工商部门开展“联评百企铸诚信”活动,采取明察暗访、媒体曝光、万人评议等形式,对流通经营单位开展评议监督。对食品加工小作坊、食品摊点,实施网格化、名录制动态管理,逐一落实监管单位和责任人员,确保所有对象全部纳入有效监管范围。最有特色的是,南通建立了食品安全公众监督员制度。39名市民被聘为食品安全公众监督员,在各个乡镇,一批食品质量技术监督协管员已正式上岗,他们将负责各自辖区内食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同时,南通所辖的95个农业乡镇,都设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所(站),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点评】 人人都是守门员,人人都负起责任来,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改善食品安全的大环境。必须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新闻舆论、网络媒体等各方面的作用;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公开、透明规范和统一举报受理的制度;加强对消费者举报奖励的法律保护;调动人民群众监督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推动食品安全单一由政府监管模式向政府—社会共同监管模式转变,才能实现对食品安全的全方位的监管。
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ISO22000是一个国际认证标准,规定了一个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并结合公认的关键元素,以确保从食品链至最后消费点的食品安全。ISO22000创造了一个和谐的安全标准,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认可。通过整合多方负责人、多重方法和应用,ISO22000已经更加容易理解、运用和识别了,这使得它成为比之前整合多国的标准更有效和快速的一个进入市场的工具。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