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视角]弯道超车不如另辟蹊径

发布时间:2014-08-20    

文/熊群力


【核心提示】 面对与发达国家信息产业的差距,我们不能简单地走技术跟踪之路。以前我们常常提弯道超车,其实我们可能不需要超车,可以走另外一条‘道’。中国本身具有很大的市场,完全有可能走出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发展的新模式。

核心依然缺失 需要由大到强

我国是电子信息制造业大国,但不是强国。因为从总体上说,不仅我们制造的产品本身不是我们的,而且产品理念和核心技术也不是我们的。该产品对未来社会、生活的影响,它下一步会怎样发展,我们都不掌握。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基本上只承担代工者的角色。比如,苹果的大多数产品是我们代工生产的,但是我们生产着苹果的这一代产品,不知道其下一代产品的走势,也不知道所生产的这个苹果产品会对社会和产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就是我们面临的差距。而且我认为在某些方面,尤其是核心技术和高端制造方面,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危险。

当然,这不等于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差距在拉大。信息产业中的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优势我们还是很明显的。在生产规模、生产能力、生产技术、生产资源的组织调配能力以及市场的感知能力(基于中国已经是一个大市场)方面,中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具有优势。

同时,在制造成本方面,这些年我们的劳动力成本确实在加大。因为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希望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作为企业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员工的生活水平也有提高,这是正确的。这样一来,必然导致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但是整个制造成本不仅仅只劳动力成本一项,制造的流程管理、制造的工艺开发、制造的相关资源的配置能力,中国都远远高于巴西、墨西哥等国。另外,对形成产品之后的销售服务,我们是靠前的,我们白电、黑电产业的服务水平整体上看都不比国外企业差。而且,现在国家在强调企业加强管理,在资源的优化配置方面下工夫。比如国资委对央企开展管理提升年活动,中国电科也制定了一个三年的管理提升计划,就是希望通过加强管理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来弥补劳动力成本适当提高后带来的成本优势的下降。

抓住物联网等机遇 推进产业转型

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是电子信息产业新兴的态势。这些态势有内在的联系,也有不同的应用和使命,是上一代技术的延伸和创新,其核心还是软件、网络技术、芯片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比如云计算的核心是虚拟技术,它看上去是虚拟技术得到了发展,深层是因为芯片、软件技术和网络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

这些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未来的影响不仅仅在于信息产业格局,还会对全球生活和经济都产生重大影响。国家提出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但我始终认为,电子信息产业仍然是战略性、基础性的,对国民经济影响巨大,而上述三项是电子信息产业最前沿的三个技术,它们肯定对社会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当然,这些新兴技术的发展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本身而言,也意味着巨大的转型升级的要求,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挑战。一方面,从技术上看,产业将面临巨大的跨越。以云计算为例,有观点认为云计算没什么技术提升,其实云计算是一个巨大的技术跨越,没有高速的处理芯片,没有超宽带的通信网络,没有超强的信息处理能力,不可能有云计算。所以从这个层面,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面临技术的巨大跃升,芯片、软件、宽带网络的系统和终端必须升级。另一方面,从发展模式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一直以来形成的是以制造业为基本的模式,今后制造业虽然仍然存在,但创新和应用的牵引能力将成为产业重大的命题,针对应用的创新需求进行系统整合可能是产业的重要方向。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要主动转移,将产业向高端转移,这类高端产业包括软件、芯片、通信设备、终端等等。坦率地讲,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这些都不是中国人发明的。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我们就没有走到行业的前沿去引领行业发展?所以每当这些新技术出来时,我们总感到机遇,但首先倍感挑战,挑战来自于我们前面所学到的产品、服务、制造很快会被新的产品、技术、服务模式所替代。这再一次验证我们在高端缺失,不管是技术还是产品我们没能站到最前面去看下一步,而是等别人看到下一步后我们跟随。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这个阶段最大的任务就是转型升级。我甚至认为,一定程度上今后我国可以淘汰出局一些低端的、纯粹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存在的制造业。

以应用带研发 实现系统性突破

从产业现状看,客观讲我们基础还落后,目前需要在很多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在芯片领域,至今我们对西方发达国家仍然是难以望其项背,更不用说与其并驾齐驱;在材料领域,我们差距也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我们不仅仅要考虑哪些技术要突破,而且更需要考虑如何改变被人牵引的局面。我们能指出一定的技术,那说明它本身已经存在,别人已经有研究结果了。

面对与发达国家在信息产业的差距,我们不能简单地走技术跟踪之路。以前我们常常提弯道超车,其实我们可能不需要超车,可以走另外一条“道”。全世界都承认,中国本身具有很大的市场,有了这么大的市场,中国完全有可能走出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发展的新模式。

比如,物联网目前在国内可以说是风起云涌方兴未艾,但基本模式还是以互联网为中心向外扩展和延伸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的问题是,若干年之后别人在互联网或传感网上再进一步的话,我们得再跟进。我们是否能搞一个中国自己的物联网顶层架构,这一架构自顶向下覆盖互联网,尽管互联网仍然是其核心或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不是简单的现在互联网的延伸。物联网不仅包含电子信息产业,还涉及其他经济和工业的发展,值得关注。对于物联网,我们要站高望远。

云计算也是如此。事实上在云计算的开发和应用方面,中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但是走在前面并不意味着完全值得我们放心大胆地往前走。因为我们是基于别人的基础往前走的,我们缺乏对创新应用的牵引能力,任何时候如果底层的某块砖被抽掉,我们就有可能摔跟头。

现在社会大不同于以前,现在是需求牵引、技术推进。中国的物联网和云计算的需求在全世界是无可匹及的。有这么大的需求背景,我们就可以引领或引导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前中国只被当成是消耗资源的制造型国家,现在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而一定程度上市场决定了技术发展的走向,这就是真正的机遇。


(作者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