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2013年上半年整体来看,制约国内外宏观经济发展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复苏力度不如预期强劲,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依旧处于较为平稳的低速增长阶段。下半年受渐趋明显的内生增长动力积极作用影响,产业走势可能会略好于上半年,但同时面临的问题也会更加突出,产业新增长点仍待培育。
一、基本特点
产值累计增速持续小幅下行。今年1~4月,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销售产值27529亿元,同比增长12%,仅比2012年同期高出0.5个百分点,仍低于2011年同期11个百分点,比1~2月和1~3月分别下降了2.4和0.6个百分点。重点产品产量增速有升有降,手机产量受市场需求持续扩张带动,同比增长19.2%,比2012年同期高出14.5个百分点;彩电、微型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产量增速比2012年同期有不同程度下滑,分别减少了15.2、14.9、12个百分点。
主要行业增速仍然有所分化。1~4月,通信设备行业增速连续18个月居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各主要行业之首,实现销售产值4530.4亿元,同比增长25.6%,高出行业平均水平13.6个百分点;家用视听行业、电子器件行业较快增长,分别实现销售产值1932.1亿元和4192.6亿元,同比增长12.8%和13.8%,分别高于行业平均水平0.7和1.7个百分点;计算机行业、电子元件行业增长较为滞后,分别实现销售产值6995.5亿元和4661.6亿元,同比增长6.7%和8.8%,低于行业平均水平5.4和3.3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除通信设备行业之外,其余行业均未形成明显的新增长点,但受智能电视加快推广普及的带动,家用视听行业增速相比2012年同期有比较显著好转。
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保持高速增长。1~4月,受2012年基数较低和积压订单集中执行的双重影响,我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仍保持年初以来高速增长态势,总额达到4460.4亿美元,同比增长30.7%,与2012年同期零增长态势相比大幅回升。其中,出口2593.8亿美元,同比增长27.7%,高于全国外贸平均水平10.3个百分点,比2012年同期高出24.3个百分点;进口1866.6亿美元,同比增长35.2%,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6个百分点,比2012年同期高出39.7个百分点。在集成电路、液晶面板出口额较快增长的带动下,电子器件类产品出口增势最为突出,实现677.9亿美元,同比增长206.7%,高出全行业平均增速179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无明显起色。1~4月,我国电子信息产业500万元以上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577亿元,同比增长8.5%,低于同期工业投资增速8.5个百分点,比2012年同期减少了1.1个百分点,延续了年初以来的下滑态势;新开工项目2456个,同比增长仅1.7%,低于2012年同期9.6个百分点,比1~3月回落0.8个百分点。电子信息机电行业不景气是引致产业整体投资下滑的重要原因,1~4月累计完成投资440.9亿元,同比减少14.7%,其中光伏设备相关领域投资同比减少29%;以多晶硅为主的信息材料行业投资同比减少38.3%。
二、主要问题
产业潜在增长率低速发展问题愈加尖锐。自2012年以来,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受人口红利衰减、生产要素成本上涨、能源与环境约束力强化、国际大规模产业转移结束、传统比较优势消退等客观问题日益显现的因素影响,产业潜在增长率步入低速发展阶段。从2013年初的产业增长态势来看,产值增速虽相比2012年同期略有上扬,但并未出现足以扭转局面的决定性因素,成本上涨、比较优势消退等矛盾甚至更为突出,这使得“低速发展”的问题始终贯穿于整个上半年的产业经济运行之中,已成为当前产业转型升级所需攻克的首要难关。
计算机、电子元件两大主要行业转型升级动力不足。电子计算机行业和电子元件行业是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两大主要行业,二者产值之和长期占到全行业产值40%以上,对产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与否有着“晴雨表”的作用。1~4月,二者出口交货值分别同比增长6.8%和0.1%,均比2012年同期下降了5个百分点。这里虽有国际市场饱和与疲软的影响,但也反映出两大行业受制于庞大存量,在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加速智能化、高端化的趋势中反应有所滞后、转型升级动力不足的现状。
社会资金对进入电子信息制造领域仍持观望态度。电子信息制造业从根本上而言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但在某些低端环节又表现出劳动密集的特征,进入门槛并不高,加之还缺乏一些宏观投资政策的具体引导,使得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社会资金一直集中投入在光伏、LED等可快速形成规模的领域。随着产能集中释放和国际市场的变化,曾经的热门投资已成相当一批企业资金链的沉重负担,造成连带的负面效应,严重损害了社会资金进入电子信息制造领域的积极性。从2012年初至今,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直保持着低速增长态势,对于急需大量资金投入支撑转型升级的产业而言,已构成严重的瓶颈制约。
三、发展分析
国际方面,经济复苏依然充满大量不确定性,短期之内市场回暖基本无望;国内方面,行业竞争力两极分化态势会更加明显,但同时也突出了移动智能终端这一当前主要增长点,并且信息消费的规模也有望得到进一步扩大。因此,2013年下半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主要增长动力将来自于内生因素,整体走势会略好于上半年,预计销售产值增速能小幅回升至14%左右。具体分析如下:
国际市场仍旧难为产业增长提供足够动力。当前,全球经济似乎出现了部分有利于复苏的积极因素。例如,5月份美国商品零售额环比上升0.6%,增幅为过去3个月以来最大;欧元兑美元汇率已逐步稳定在1.3之上,欧洲股市也继续保持稳定走势;意大利等欧元区国家的国债收益率已经大体回落到了与其经济基本面相符的水平。但同时有理由认为,全球经济复苏仍会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如希腊近期的局势动荡、美国的实际失业率始终居高不下等。因此,国际市场能否回暖还是充满了不确定性,至少在短期内无法为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提供稳定可靠的保障。从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具体出口数据来看,1~4月,对美国、日本、德国的出口额分别同比增长6.3%、3.4%、 -14.4%,比2012年同期减少了3.4、3.4、4.5个百分点,下半年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行业竞争力两极分化态势愈加明显。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行业竞争力的两极分化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体现在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智能终端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二是体现在各个主要行业内部的各个企业之间。例如,电子元件行业,重点骨干企业近年来整体收入增长不超过10%,而歌尔声学、飞乐股份、瑞声科技等企业均保持超过40%的销售收入增长率;电子材料行业,有相当一批企业停产或退出,而山东国瓷、通鼎光电等企业利润增长超过了50%;计算机行业,方正、同方等企业经营举步维艰,正在加快兼并或重组,而联想全球市场占有率已超过15%。这主要反映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国内外压力形成的“倒逼”机制下,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领域已有相当一批企业开始率先转型升级。2013年下半年,这种两极分化的态势将更为明显,不断加速电子信息制造企业的优胜劣汰进程。
移动智能终端成为产业主要增长点。从目前来看,虽然我国在物联网、云计算、数字家庭、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领域都作出了很多有益探索,但囿于缺乏核心关键技术和商业模式不成熟,使得兼具规模性和带动性的领域屈指可数,只有移动智能终端领域的表现较为突出。据统计,我国智能手机产量占全球总量比重达70%,平板计算机产量占全球总量比重超过80%;自主品牌智能手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华为、中兴、联想、宇龙等本土厂商销量跻身全球前10位;海思、展讯等一批上游手机芯片企业竞争力持续增强,国产基带芯片及射频芯片年销量超过4000万套。2013年下半年,我国移动智能终端产业将以创新应用模式、完善产业生态链、加强品牌建设、集约规范发展为导向,着力促进国产核心芯片及操作系统在智能手机中的应用推广,持续提升自主品牌智能手机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平稳增长提供重要动力。
信息消费的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信息消费具有结构层次高、绿色无污染、带动作用强的特点,是近年来全球各国重点培育的新兴消费热点,也是我国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智能终端在信息消费中具有平台和基础作用,既能催生消费新热点、新模式,又能受益于此而扩大产业规模。目前,智能手机网民在手机网民中占比已接近80%,用户新购手机时智能手机选购率达到72.8%;在网络视频、IPTV、数字家庭应用的推动下,智能电视的应用普及程度大幅提升,已有40%的消费者在选购电视机时会首选智能电视;信息消费概念向家庭应用领域持续延伸扩展,为视听娱乐、智能家居、远程安防、数字社区等新型信息产品及服务的增长提供了必要前提。2013年下半年,我国信息消费将以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平板电脑、北斗导航等智能终端产品为主要载体,以消费内容不断丰富和消费模式持续创新为导向,进一步扩大消费规模、提升消费层次,为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平稳增长提供可靠途径。
(作者系赛迪智库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所长)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