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 伟
民主测评作为各级党组织考察衡量干部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在干部评价考核中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表现。然而,在具体实践中,由于群众对测评标准不熟悉、对测评对象不了解等因素,造成“弃权票”在一定程度存在。“弃权票现象”,不但降低了广大群众的主体地位,还会影响测评结果的客观公正。这值得我们深思:当前,群众的民主意识越来越强,参与民主测评积极性越来越高,为何还会出现弃权票?
面对现实问题,我们组织专人开展调研,找到了出现“弃权票现象”症结所在。
一是没有标尺不好量。组织民主测评,有时没有明确具体标准和要求。面对不同层次干部的测评,到底达到什么样的程度算“优秀”,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为“称职”,全凭个人主观臆断不太好界定。
二是了解不多不好断。因为分工不同或者接触不多等原因,导致群众对测评对象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不甚了解,在参加民主测评时无法作出准确判断,有群众表示,与其乱填,不如不填。
三是投了不知怎么样。很多群众表示,民主测评经常搞,每次参加测评之后,自己的意见能起多大作用,常常并不知晓。同时感到,提拔重用的人员都是上级内定好的,自己一票无足轻重,也没有什么意义,投票与弃权没什么两样。
四是左右权衡很犯难。作为普通群众参加测评,民主测评的对象都是领导干部,有的还是自己的“顶头上司”。虽然有的干部自己感觉不称职,但如果投“称职”票,违背了自己的心愿,如果投“不称职”票,一旦被人知晓,担心今后不好干工作,与其自己犯难,不如选择弃权。
对“症”方能下“药”。提高群众参与干部民主测评的热情,避免“弃权票现象”,必须在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完善制度,保障群众知情权。“弃权票现象”折射出测评机制需要进一步规范完善,积极改进方法手段,营造浓厚民主氛围。开展民主测评,前提是保障群众知情权,让群众对测评对象有充分了解。确保大家听得到、看得见、评得准,必须努力在改进民主测评方法上下功夫。
找准参照,规范测评标尺。加大干部考核评价标准等规章制度的宣传力度,结合实际制定干部考评细则,明确不同层次干部的测评标准和要求,让群众心中有把“尺子”。定期开展述职述廉活动,建立工作完成情况通报制度,让群众对测评干部的履职情况有一个全面、直观的了解,谁好谁差,比较起来一目了然,测评就能胸中有数,量出长短。
立体测评,全面分清优劣。“横看成岭侧成峰”。要充分发挥三维立体测评的“镜子”作用,通过扩大测评范围、改进测评内容,多角度、全方位对干部进行立体式测评,调动群众认真投票的积极性,帮助组织全面了解每名干部的真实情况,确保测评结果准确全面。
(作者系邳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