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思彤
密切联系群众可以有多种方式。江苏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积极认真地开展社情民意调查,了解百姓心声,反映群众诉求,在党委政府和百姓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探索出一条以调查的方式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途径。
民意调查架起一座连心桥
2013年4月27日,省委书记罗志军在省统计局《统计分析资料》2013年第20期上,对《江苏百姓幸福感调查报告》一文做出重要批示:“这份报告分析得很有价值。‘民生幸福工程’的短板要掌握,工作的针对性要加强。把百姓感受作为标准来判断,不断改进工作,不断取得成效。”罗志军同志对民意调查报告的这一重要批示并不是偶然的,这是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群众感受、重视民意调查的一个真实写照。
社情民意调查是一件新生事物,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社情民意调查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对社会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和各种思想状态以及公众对各项方针政策的反映进行调查,已成为领导干部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指导工作的重要渠道。
随着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进程不断推进,民意调查领域持续拓展,已涉及人民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的评价、对公共政策的评估、对国内国际事务的态度、对重大社会问题的看法等诸多内容,形成了思想动态调查、安全感调查、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及其领导干部满意度调查、部门行风评议、地方政府绩效测评等支柱项目。
江苏的社情民意调查工作从2005年起步,民意调查机构不断壮大,调查条件不断改善。目前,民意调查已经广泛应用到许多地区和部门,省委组织部、省环保厅等十多家部门都曾与省民调中心进行过合作。其中的环保满意度调查、安全感调查、法治建设满意度调查、教育现代化满意度调查等民意调查结果普遍被应用到各部门的管理工作和政绩考核中,把群众满意度变成了指挥棒,有力促进了群众观点的不断确立。
民意调查能够真实反映民情民声
民意调查不是在大街上随便找几个人问问就可以的,也不是单独谈话或集中填答问卷就能得出正确答案的,它是一种采用能够推算总体的、科学可行的抽样调查方法。
能够推算总体的抽样调查主要包括等距抽样、简单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而且样本量要足够大。从调查方法上看,目前经常采用的,主要是电话调查和入户调查。由于整群抽样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全面调查,实施难度较大,所以在常规抽样调查中较少被采用;而由于入户调查在新的形势下普遍存在门难进、开支多、环节多、周期长、干扰风险大、质量差等问题,所以一些事关政绩评价和排名的主观调查正逐渐被电话调查所取代。省民调中心成立以来开展的调查,绝大多数是电话调查,调查结果也得到了领导和百姓的认可。
利用CATI系统开展电话调查 ,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一种先进调查形式。江苏城乡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的固定电话数量曾经超过90部,近几年虽然由于手机的普及而有所减少,但每百户拥有量仍超过80部。这是常规电话调查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利用省民调中心的CATI系统,可由电脑随机抽取全省范围内的固定电话用户(含单位用户),也可由访问员手工拨叫固定样本框中的手机用户,在机房内通过电话直接实施各种民意调查,并可对被访者的居住地、性别、年龄、职业、学历等做出限制,以满足不同调查的需要。它具有科学、灵活、节约、便捷、高效、真实、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具备多方位、持续性的监测与反应功能,获得的调查数据更能反映客观实际。
从调查结果看,只要调查方案充分考虑到样本的代表性,即使是被访者不重复的调查,汇总数据也是基本稳定的。比如我们从2006年起连续7年开展的江苏百姓个人生活感受调查,虽然每年调查的对象都是不同的,但百姓的幸福感却始终保持在90%以上,没有出现畸高畸低的现象。
民意调查结果形成联系群众倒逼机制
增加民意调查结果在政绩考核中的权重,把民意调查结果应用到管理工作和政绩考核中,能够倒逼各地区各部门主动联系群众,改变“唯上不唯下”的官场生态,真正实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
民意调查结果逐步成为江苏各地各部门政绩考核的硬指标,突出体现在“两个率先”的达标认定工作中。2006年,时任省委书记李源潮在苏州调研时就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要看群众认可的程度,人民群众承认比统计局的数字更重要,更有说服力。”由此,人民群众对小康的认可度作为体现“让人民群众来评判全面小康”的一项辅助指标,被正式纳入我省县级小康监测统计指标体系之中,并具有了一票否决权。当年,省统计局、省发改委、省委研究室联合制定的《江苏省县级全面小康监测统计工作组织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在4大类18项25个指标达标的基础上,还必须对当地百姓进行小康认可度民意调查,认可度超过60%,方可认定该县(市)全面小康达标。
小康认可度这一“硬杠杠”的确立,极大地调动了各地惠民利民的积极性,促使各地把小康建设过程当成了让居民参与、让群众认可、让人民满意、让百姓得实惠的过程,尽最大限度提高居民收入,改善百姓生活,帮扶困难群体,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百姓反映强烈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体现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十分显著的作用,得到了群众普遍欢迎和拥护,也为全国创造出了独特而有益的江苏经验。
有鉴于此,在随之而来的基本现代化统计监测工作中,人民群众对现代化建设成果的满意度也成为达标认定的一项重要评判指标,而且指标值也有所提高,即满意度必须达到70%才能达标。
(作者系江苏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主任)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