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制造业回归警示录

发布时间:2014-08-20    

本土制造在美国成为一种荣耀

消费者的态度是重要的风向标

刺激制造业发展是奥巴马政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和发展中国家劳工成本的差距正在越来越小

能源成本低是很多大公司增加在美国生产的重要原因

科技将带动美国制造业进入新一轮辉煌


文/陈一佳


American Apperal靠制作T-Shirt1989年起家,2006年,在纽交所上市,它是美国史上扩张最快的服装制作零售公司,现在在20个国家拥有数百家商店,网络销售也在行业中名列前茅。而让这家公司在美国成衣业独树一帜的,则是它全部生产的美国化。“如果American Apparel不是美国制造,我们就不会存在”,Dov Cheney,公司创始人和CEO在谈到公司经验时说到。当同行们在中国、印度、越南和土耳其等国忙着开工厂的时候,American Apparel坚守在洛杉矶的大本营,并立起“Made in USA”的广告牌。

美国制造如今已不只是流行一时的广告语。2012年,惠尔浦在其最新广告上打出电器组成的美国地图,并配上“在家生产世界上最好品质的产品”的宣传语。2013年,谷歌在收购摩托罗拉以后,推出首款新手机Moto X前就打足了“美国制造”的广告,用“第一个完全在美国组装的手机”的标语吸引了各方的眼球。

除了刚才说到的大公司,很多小的美国制造商也开始利用消费者的爱国情绪。他们在过去二三十年里由于新兴市场低价产品的大量涌入而几经挣扎,现在他们把“美国制造”当作自己的最大卖点。民间组织“美国制造运动”应运而生,集合了一批美国制造中小企业,进行美国产品的推广和在政府的游说。

“美国制造”并不只是这些商家一厢情愿的推销尝试,而是迎合了消费者口味趋势的一种选择。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去年11月公布的一份调研,80%的美国人愿意出更多钱买美国制造的商品。这个人群中,93%的人的理由是要把工作留在美国。也就是说美国人倾向于美国产品的原因很简单——就业。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的失业率居高不下,一直到现在,饭碗都是美国人最担心的问题。和自己利益息息相关,也就不难理解美国人为什么力挺美国产品了。美国人为自己工作问题发愁,牵连的不光是他们的消费癖好,还关系到他们的政治倾向。美国制造业联盟2011年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86%的美国选民支持国家刺激制造业发展的策略,更有63%的选民认为刺激制造业扩大就业比国家赤字问题更重要。

美国的政客们也很自然都把刺激制造业作为政治战略,两党在这个问题上取得了难得的一致,美国政府也接连有了一系列针对制造业的动作,并成为奥巴马政策的重要部分。奥巴马从2009年上台以后,从对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的800亿美元救助开始,把政策和制造业紧密地捆绑在一起。同年,根据2009美国振兴和再投资法案,奥巴马政府开展了一系列包括新能源在内的刺激政策,希望开发新的领域,刺激制造和带来就业。20108月奥巴马又签署了振兴制造业法案,用暂停或减少美国工厂需要的一些进口元件的关税来降低美国公司的成本。20116月,奥巴马宣布了先进制造合作计划,把行业、学校和联邦政府联合在一起,并在科研上投入5亿美元,希望带来美国制造业的复兴。到了2012年发表国情咨文的时候,奥巴马又提出了从税收政策上刺激制造业的提议计划。有意思的是,整场演说中,他提到“制造业”这个词8次,而他的前任,小布什在任期内的8次国情咨文演说中,一共才提到“制造业”1次。在2012年的大选上,奥巴马打振兴制造业的牌,为他保住总统的宝座起了重要作用。2013年奥巴马连任后,在首次国情咨文讲话中,又提出了包括建立15个科研中心、加强政府和社区互动、税务改革和提高出口在内的振兴美国制造业的计划。国会今年提出新的2013振兴制造业和发明法案,如果通过,也将是美国政府刺激制造业的重要一步。

美国制造的回归,以及政府的政策刺激确实对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就在2012年,美国制造业总体从2011年的1.73万亿美元,增长到了1.87万亿美元,增幅8.09%,而同时期的美国总体经济增长只有2.5%。美国生产的产品依然占全球产品的21%,同时就业人数也在缓慢恢复。根据美国统计局的数据,今年4月到7月,制造业的就业人数稳定在接近1200万的水平。根据波士顿顾问公司的一份预测报告,到2020年,制造业和出口的发展将给美国增加250万到500万个就业机会。

如果“美国制造”仅仅是美国消费者一时的爱国情绪膨胀,可能这样的制造业振兴只不过是昙花一现,但更多迹象则显示,“美国制造”已经成为许多企业理性的商业选择。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时尚公司American Apparel,其实它起家于加拿大,创始人Cheney也是土生土长的加拿大人,他对美国概念的狂热是看中了美国两个字背后包含的生活理念、企业文化、高标准员工待遇等。除他以外,看中美国市场的海外公司还不在少数。就在今年的814日,总部在英国的钻孔设备制造销售公司Auger Torque宣布将在美国印第安纳州投建第一个美国的生产基地。同时根据日本汽车制造联合会的数据,在2012年,在美国销售的日本车中,在美国生产的比例从2011年的68%上升到了70%,达到历史最高。包括联想在内的国外电子公司也都相继制定在美国增加办厂的计划。这使得2012年,美国重新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

这个背后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是:美国和发展中国家劳工成本的差距正在越来越小。美国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2年,美国制造业单位劳工成本几乎没有变,在2012年还有下降。而中国的劳工成本则在近10年大幅度飙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专门发布题为“廉价劳动力的终结”的报告,谈到了中国劳工价格上涨的大趋势。除了劳工成本,不断上涨的运输费用和人民币的升值空间,让“中国制造”的成本越来越高。波士顿顾问集团的报告说,到2015年,在美国制造的成本将和在中国一样。美国的吸引力自然越来越大。

其次是能源成本低,这是很多大公司包括福特、英特尔和联想增加在美国生产的重要原因。由于页岩等开发技术的革新,美国在不断增加原油的产量,另外的副产品就是低成本的天然气。同时,美国的能源业非常发达,更加低廉的能源成本必然也会吸引很多制造业在美国发展,尤其是对电力、原油等能源依赖明显的行业。就以上两个原因,不光能增加美国和新兴市场的竞争力,更会让美国在和其他发达国家的竞争中获得优势。根据波士顿顾问公司的数据,由于以上两个原因,美国将在2020年前能抢来欧洲2-4%、日本3-7%的出口,可以给美国每年增加90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

另外一个支持美国制造业复苏的因素就是科技发展。美国每年的开发研究投资大概有2/3都和制造业有关。同时3D打印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运用,一方面形成了新的行业,同时能够提供整个制造业的设计速度和高效的管理。科技是把双刃剑,在制造新行业的同时,也让很多制造业的工作一去不复返。以3D打印为例,如果客户可以直接通过下载图纸,打印出小的原器件、玩具等,又会有一批制造业的工作将跟着一起消失。但从竞争力的角度看,科技的推动还是大的趋势。有一点是明确的,在科技的影响下,美国的制造业肯定会进入新一轮的辉煌。


(作者系纽约特约评论员)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