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许文骏 王 萍
中国的公车超标与公车私用问题一直饱受公众诟病,极容易牵动国人敏感的神经。而在我们的邻邦日本,民众对公务车的态度却相当淡定,这就值得研究了。
在公务车等民众日常接触政府的重要节点,日本政府非常擅于营造一种比社会普通水平“差一点”的特殊效果,以显示其廉洁、亲民。日本的公务车有两个特征,其一为“低调”。所有公务乘用车均为国产,除去首相、皇室及国宾接待用车外,一般乘用车多以中小车型为主,基本色调为黑色,装饰简朴。其二为量少。有调查显示,整个中央政府包括卡车、工程车、乘用车等各种车型的公务车6382辆,不足东京462.8万辆汽车总量的零头。拥有2000多名公务员的总务省,公务乘用车仅有52辆,其中24辆是领导专用车,余下28辆是公用车(日本公务乘用车包括专用车、公用车两部分)。地方政府公务乘用车占公务车比例一般低于20%,许多城市政府的领导专用车维持在3-4辆。近几年,政府继续严格控制总量,公务车中的乘用车数量还在减少。公务乘用车“低调”、量少的特征极大地降低了自身在普通民众心中的存在感,以至于向他们询问相关看法,人们常常会反问,政府也有自己的乘用车吗?
日本《国家公务员旅费规程》、《国家公务员伦理法》等健全的法律为公务车的使用和管理铺就了良好的基础,人们从中提炼出公务车的管理目标是“提高效率,节省开支”,各地以此制定管理细则。比如姶良市公务车管理规则中明确规定:“应根据使用目的有效使用公务车”;“不许搭载与随行公务无关的人员,禁止将公务车开回家”……各级政府制定的用车制度详细而具备可操作性,在实际中也得到较为认真的执行。无论是领导或普通公务员,都只能在公务出行时才能使用公务车,从事与公职无关的活动,必须开私车。因公出行时顺带做点私事、带下家人都被认为是以权谋私的表现,会受到处罚。哪怕在“公”的范围内,有违反公务车管理目标嫌疑的用车行为也需谨慎,曾有议员仅数百米距离也乘坐公务车,此事被媒体曝光后,还出现了“取消议员公务车特权”的舆论。
日本公务员对公务车的管理及使用制度了如指掌。公务员社会地位高、收入稳定,公务员们也相当珍惜自己的前程,明白这份工作的首要前提就是不能贪赃枉法,如果不熟悉公务车的管理制度,出现误用、滥用情况,继而影响到前程,就得不偿失了。
公务车数量少,不够用怎么办?解决这个问题,日本政府高招频出。第一招:积极利用公共交通。对于上下班这种每天都要完成的公务出行,政府并不安排班车统一接送,而是依据路程远近给予交通补贴。局长及以上级别的领导上下班时仅以专用车接送到临近的地铁站、公交站,方便其转乘公共交通到达目的地,普通公务员则自行解决。普通公务出行同样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公用车使用极其严格,只有在办事位置距离较远、需要携带资料,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方便到达的情况下,由办事公务员提出申请并履行复杂程序才能获准使用,所以普通公务员在因公出行时,一般尽量利用公共交通工具,政府对这部分费用实报实销。这一招不仅节省了大笔买车、燃油费和车辆维护的费用,也有力推动了公共交通行业的发展。第二招:连人带车整租。自日本政府允许地方政府长期租车后,政府用车中租车的比例逐渐提高。政府以“驾驶员+车”的方式从出租汽车公司整体租车,保证车辆服务质量的同时,连驾驶员薪资也免了。第三招:“私车公用”。一些地方政府尝试鼓励公务员“私车公用”,即使用私人车辆处理公务,政府根据实际情况报销或酌情给予一定的补贴。第四招:推出公务自行车。不少政府部门配备公务自行车,相对于汽车,自行车的使用和管理更加灵活,适于近距离的公务活动。
若是某些部门的公务车辆有富余,一般采用拍卖方式减少车辆,降低保有成本。对于必须保有而使用率不高的公务车,一些政府干脆以几乎免费的形式提供给社会公益团体使用。比如笠间市制定的出租公车规章就明确规定,出租对象为市内的公益团体,包括老年人俱乐部、少年体育团体、登记的志愿者团体等,按照规定,这些团体只要提前1个月预约,就可以相当于几瓶水的低廉费用来使用政府公务车。这样做,既压缩了政府开支,提高了公务车的使用效率,也提升了政府的亲民形象。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