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只眼]集群式发展的不同路径——江苏和浙江纺织产业的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14-08-20    

文/贺仰东 梅祥娣


江苏和浙江是近邻,同为纺织产业发达省份。近3年来,两省一直位列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前三甲。2012年,浙江纺织工业资产总值以91591112.1万元居全国首位,江苏省在工业总产值、销售产值、利润总额、利税总额上则是全国同行业最高的省份。

集群式发展是江苏和浙江纺织产业发展的共同之处,但各有特色。

江苏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试点单位66个,其中,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认定的集群33个,由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认定的纺织产业基地县(市)13个、特色城7个、特色镇42个。数量占全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20%,位居全国第二位。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从业人员约130万人。江苏纺织服装产业中,以骨干企业以及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了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如常熟古里的波司登、太仓市的雅鹿、吴江盛泽的恒力、张家港塘桥的华芳以及江阴的阳光、海澜等。常熟市以服装、针织为主的纺织产品门类多样,羽绒服生产在全国同行业遥遥领先,年产销达5000万件,休闲装占全国的近十分之一,经编绒类产品销售额超过150亿元。吴江盛泽的丝绸纺织业已形成了从缫丝、化纤纺丝、织造、印染、织物深加工到服装制成品的产业链,中国东方丝绸市场连续几年名列全国交易市场第一位,全镇各类企业中95%以上的企业直接或者间接从事纺织业。

浙江省纺织产业集群包括丝绸、针纺、家纺、羊绒、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等29个行业,共吸纳163.8万人就业。在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的8个纺织产业集群中,生产单位超过2000个的有萧山纺织、绍兴纺织、鹿城服装、长兴纺织、诸暨袜业;从业人员在10万人以上的有萧山纺织、绍兴纺织、鄞州纺织服装等3个。出口交货值超过200亿元的有萧山纺织、绍兴纺织、诸暨袜业等6个。慈溪市是世界最大的毛绒制品生产聚集地,目前该市毛绒制品生产量占全球的60%。萧山化纤纺织产业已形成了化学原料、织造,印染行业等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链竞争优势。恒逸集团、荣盛集团强强联手进军PTA领域,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江苏省和浙江省纺织产业集群起步阶段的基本模式是专业生产+专业市场,但通过多年的发展,产业发展模式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

江苏纺织产业发展走的是品牌+集团化+指数化发展战略。拥有世界名牌2个(波司登和阳光)、中国名牌50个、江苏名牌300多个。江苏集团化纺织品服装企业纷纷上市进入证券市场,开始资本运作,仅江阴市纺织行业就有江苏阳光等七家上市公司。中国东方丝绸市场“中国盛泽丝绸化纤指数”、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中国叠石桥家纺指数”和中国纺织材料交易中心 “中国纺织材料价格指数” 率先在全国纺织业开启“指数化”进程,三大“指数”成为行业发展的“方向标”、“晴雨表”,对分析、预测经济运行产生积极影响。

浙江省纺织产业组织形态发展为两种主导方式:一是互动提升型。一批纺织产业集群逐渐形成专业化分工生产体系+国际性商贸市场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体系+城市空间发展体系的发展模式。如海宁皮革城、绍兴柯桥轻纺市场、桐乡羊毛衫市场等一批国际性商贸市场,在与工业化、城市化的互动中形成和发展,在省内外和国际市场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由全球化和信息化导致的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配置整合,促进了集群组织形态的变化,一批以营销和研发为主的服务型企业得以产生和发展。如温州的森马、美特斯• 邦威、嘉兴的雅莹服装等,以网络作为主要营销渠道,将产业链中的部分环节分离到外市甚至外省,而仅在本地保留设计、品牌和营销等价值链高端环节。


(作者单位:常州市新型纺织材料重点实验室,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