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萍
德国是一个思想者的国度,黑格尔、马克思、尼采、海德格尔这些灿若星辰的名字证明了其作为研究型国家和“诗人与思想家国度”的声誉。同时,作为发明现代大学制度的国家,德国汇集了慕尼黑工大、海德堡大学、拜罗伊特大学等国际一流大学。但有意思的是,接近八成的德国青年人却不上正统大学,而选择了职业教育。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职业教育到底给德国带来什么?
带来高技术工人
2013年8月,武汉地铁二号线一台盾构机在地下掘进时,突遇2根钢管挡道,盾构机动弹不得。钢管直径19厘米,壁厚2厘米,必须派技工进入盾构机土舱进行人工割除才能使工程继续,而土舱内有着相当于水下38米深的压强,技工必须承压进行碳爆割除作业。但是,国内却找不到能完成这种特种作业的技工。无奈之下,施工方只好请来在这方面具有世界水平的德国北海公司排除障碍。德国公司派2名技工深入土舱作业,前后仅用3天时间就将2根钢管割除干净,为此,施工方支付德方操作费20万欧元,并承担工作人员差旅费用。这并不是德国技工首次在中国表现其卓绝的技术,2008年南京纬七路长江隧道工程受阻,同样是26名德国高级技工攻克了技术难题。
整体而言,德国技术工人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技术精湛准确,操作系统规范,态度认真严谨,因而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德国联邦政府出版的《德国概况》里提到,“德国是一个原材料匮乏的工业国家,它依赖的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技术力量”。这其中大半的“技术力量”都是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通过大规模、系统化的职业教育体系,德国培养了世界一流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德国少年儿童在小学毕业后,分流进入四种不同的中等教育机构继续学习,其中只有文理中学是直奔正统大学而去,其余普通中学、实科中学、综合中学三种教育阶段及其后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归入职业教育范畴,近八成的青少年也选择职业教育作为其后续教育方式,为其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正式成为一名工人后,企业还为其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和条件,使得他们能始终保持技术上的先进性。
带来享誉世界的“德国制造”
战后联邦德国凭借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在投入更少的能源、运用同等数量的进口原料的条件下,加工生产出质量更好的产品,产生了更高的价值,完成了经济的振兴,在短短30年间,使德国由一个一片废墟的战败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并长期踞守世界出口大国的位置,让“德国品质”成为世界制造业的标杆。德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之一,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汽车品牌中,奔驰、宝马、奥迪、大众、保时捷都位于此。另外,蒂森克虏伯、西门子、双立人等企业都具备国际知名度。“德国制造”的竞争优势在于非价格因素,包括质量、技术、产品性能可靠性、供货可靠性及售后服务等,而这些与技术工人的素质紧密关联。在德国管理者看来,一流的产品需要一流的技术工人来制造,再先进的科研成果,没有技术工人的工艺化操作,也很难变成有竞争力的产品。
带来高收入且自信的青年
德国工业产品处于产业链的高端,拥有产品定价权,这使得技术工人可以拿着在全世界名列前茅的高工资,享有完备的社会保障。与此同时,德国社会普遍认为,在普通行业中能发挥专长的个人也是值得尊重的人才,德国教研部还将工匠师傅与大学本科生相提并论,归为一个等级。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大量年轻人愿意接受职业教育,成长为优秀的产业工人,而相当数量从技术工人开始职业生涯的政治家、企业家的存在又进一步提升了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
选择职业教育的德国少年,在大约11岁进入普通中学时,就与某一行业有了初步联系,而在15、16岁进入著名的二元制教学模式时,就跟某一具体企业的具体职位发生了关联,开始接受严格、专业、精细的技术培训,同时也获得一份让自己活得有尊严的薪水(一般在1000欧元左右)。到19岁正式成为一个工人的时候,他对这个行业已经有7、8年的认识了,企业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使其很快成为熟练技师,由熟练的技术而带来的自豪感、相当高的社会认同和收入水平为他们的生活品质提供了保证。接近30岁时,这个年轻人对行业已经有了近20年的认识,如果此时通过高级技工考试,成为一名高级技工(这种几率非常大),那么他的收入要远远超过同龄大学刚毕业不久的普通小白领,这样的人生规划无疑是极富有吸引力的。
带来稳定和谐的社会
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带来的高失业情况中,青年失业率因为暗示经济的衰退(复苏)程度及社会发展状况,成为全世界非常关注的数据。一般来说,青年失业率是整体失业率的2倍到2.5倍。青年人精力旺盛,一旦进入“无工作、无收入、无福利、无未来”的四无状态,容易滋生不满、怨恨等负面情绪,社会也就隐含巨大危机。
据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2年5月欧盟25岁以下青年中,失业者超过两成,其中希腊、西班牙有近六成的青年处于失业状态。当欧盟国家普遍受困于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德国的情况却颇为乐观,其青年失业率数值是欧洲最低的7.6%。人们分析认为,体系化的职业培训机制是德国青年人在欧债危机中仍保持低失业率的原因之一。
大约六成德国普通中学毕业生会选择二元制职业教育,即学生先同企业签订学徒合同,然后根据学徒职业,再到相应的学校报到学习。这一过程中,他们既是企业的学徒工,又是职业学校的学生。从学校毕业后,学生按照合同直接进入企业务工。这种模式下,教育和就业无缝对接,基本上不会出现“毕业即失业”现象。正式入职后,企业还提供各种技术培训使工人们在技术上不断完善。同时,企业鼓励工人进行各种技术发明创造,并由此获得丰厚回报,而企业也拥有了不断创新的能力。职业教育和培训使青年和企业形成亲密关系并固化之:一方面培训提高了工人的技能,另一方面,当工人的技能往更精、更专的方向发展时,企业对工人的需求度也随之提高,而工人一旦跳槽离开企业,技术就一文不值。这样,工人盲目跳槽和企业随意解雇工人的机会成本就会上升,再加上德国制造出众的表现,使得企业愿意且能够支付高工资给工人,于是,德国自然而然地成为欧债危机中欧洲青年失业率最低的国家。
稳定且待遇优厚的工作使得技术工人成为德国橄榄型社会结构的中间部分,而强大的中产阶级对社会稳定的意义巨大,从这个角度来说,职业教育还给德国带来了稳定和谐的社会。
一点思考
一个国家若谋求发展兴盛,不能仅仅依靠少部分高精尖人才,还需要培养千千万万高素质的劳动者,并使之有尊严地生活。职业教育许了德国青少年一个光明的未来,回报了德国一个强大的制造业体系和一个稳定、富足、和谐的社会。反过来看,我们的社会中,少年普遍不愿当技术工人,19岁考不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被认为是被社会抛弃的人,只能打一些技术含量低、薪酬低的短工,难以对工作产生尊重感和责任感,更难以获得自信,混个四、五年后,看哪个企业的工资稍微高一点点就去跳槽……这样,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人才基础越来越脆弱,在与德国合资了三十多年后,我们马路上跑的还是上海大众、还是华晨宝马,这实在可悲、可叹。也许,是时候改变这个状况了。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