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将为电子商务带来强大动力

发布时间:2014-08-21    

文/张顺颐

2013124日国家工信部向三大运营商发放了TD-LTE的牌照,宣告我国移动通信进入了4G时代。4G的应用除了可以大大推动相关的产业链发展以外,对于互联网的应用,特别是电子商务的推广和应用也是强大的动力。

4G的普及,将弥补3G通信速率不高的弱点,大大提高移动数字通信的性能,许多3G时代做不到、不能做的事情,在4G时代将会轻而易举地实现。高速的数据通信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加便利和快速的服务,这特别有利于推动和加快电子商务的应用和深入发展。据统计,由于4G的数据传输速率达到100Mb/S,使得以数据和图像为主的通信可以实现。下载一部电视剧、电影等图像通信也易如反掌,至于电子商务更是如虎添翼,有了更理想的平台。因为高速移动数字通信可以保证数字传输的速度,可以对数据加密,仍然保持很高的传输速度,适应电子商务对数据、图像、视频的要求。例如,电子商务平台配上照片、图像的显示和佐证,这种图文并茂的方式,无疑有利于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开展和延伸。高速的4G使商务买卖双方如同近在咫尺,直接完成交易。

电子商务是依赖和利用电子通信网络的商务活动,具体说来就是以互联网(Internet)为网络平台、以企业网(Intranet)和增值网(VANValue Added Network)加上用户终端,以电子文档和函件的方式进行交易活动和相关服务活动,是传统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网络化。电子商务包括电子货币交换、供应链管理、电子交易市场、网络营销、在线事务处理、电子数据交换(EDI)、存货管理和自动数据收集系统,还包括电子金融及金融往来,我们已经熟知和经常利用的网购、网上支付都是电子商务的具体形式。随着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它已不仅仅包括其购物的主要内涵,还包括了物流配送等附带服务。毫无疑问,4G对电子商务的影响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必然会促进电子商务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电子商务与传统的商务活动相比,具有便利性、快捷性、普遍性、安全性、成本低廉性等许多显著的优点,电子商务的这些优点必须在网络的平台上才能进行,而4G就是最理想的电子商务平台。

电子商务是基于互联网络进行的,但是现在电子商务更加依赖于移动互联网。由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的接入,移动互联网展现了比传统的互联网更加方便和灵活的平台,所以4G为电子商务准备和提供了更加理想的服务环境。以往在3G时代,由于无线接入的网速较慢,电子商务的实现比较困难,商务过程往往会因为网速的不流畅而失败,平台的安全性也难以保证,有许多商务活动半途而废,或者因为安全的问题而难以进行。4G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和服务,则完全改变了这种局面。4G与电子商务的关系,可以看成是长了翅膀的商务平台。在4G环境下,我们轻刷手机,划划屏幕,敲打键盘,点击鼠标就可以漫游网络商城,浏览商品经济的汪洋大海,比较各种商品的优劣贵贱,还可以记录、统计和评判商家的销售业绩和信誉高低,实现网上购物,手机购机票和火车票,完成网上支付。这些活动完全可以借助高速的数据传输而采用更加安全可靠的机制和方法进行,从而保证了电子商务的顺利进行。

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开展,需要不断完善、优化其环境和平台。这个环境和平台需要各种先进的通信技术和安全技术。4G的普及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环。那么,通过4G的开通和普及来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加大和规范网络的管理是前提。互联网有人称为虚拟世界,有一定的道理。买卖双方并不见面,互不认识,双方的诚信不能只依靠信誉,必须有约束和执法的网上警察部队。

加强管理的前提则是完善立法。例如电子商务中经常使用到的电子认证及电子签名的配套立法、电子商务的税收立法、电子商务的知识产权立法,电子商务中普遍推广的电子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的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的金融立法、电子商务的合同法,打击欺诈短信和垃圾邮件、电信诈骗的立法等等。随着4G的推广应用,电子商务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这个阶段的使用环境更加复杂,对法律法规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完善立法,这也是推广4G和电子商务应用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电子商务的安全性是第一位的。电子商务的双方不见面,但是必须安全可靠,才可能放心使用。为此,电子商务的安全技术、信誉和追朔机制、加快公民和社会诚信机制的建设都是非常重要的。

电子商务的平台也应该是多元化的。我们现在只有一个淘宝网显然不够,只有一个购火车票的12306也总是会出问题。4G的开通,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技术平台和接入手段,电子商务的平台有望会有一个新的迅速发展。

4G和宽带网络支撑的电子商务并不是简单地把商务平台搬到互联网络上去,而是要结合互联网的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商务活动。这要求我们在利用4G和互联网时必须有所创新。这种创新有形式上的,有模式上的,有方式上的,当然更多的是本质上的。因为电子商务本身就是新技术平台上发展起来的新事物。

(作者系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副校长)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