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统筹方法解决民生问题

发布时间:2014-08-21    

文/政民福

众所周知,相对于经济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国民生水平依然是“短板”。然而,当代中国民生问题有其复合性特征,面临着结构性矛盾。这决定了决策者在分析和解决民生问题时,必须深入分析民生问题发生和存在的内在联系,立足当前而谋划长远,用统筹的方法解决民生问题。

经济发展VS富民惠民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而,经济发展与富民惠民之间不存在本质冲突,关键在于突出侧重点有序协调。一方面,要加快发展,把“蛋糕做大”。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出路,没有经济发展作支撑,人民群众的幸福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须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极大地增加社会财富,在发展中富民,在富民中发展。归根到底,做大蛋糕、做好蛋糕,才是根本。

另一方面,要“分好蛋糕”,普惠百姓。经济总量不断做大,并不等于民生水平必然提高。只有切好、分好这块大蛋糕,突出民生工作的普惠性,才能使经济发展的过程成为富民惠民的过程,才能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人民群众对过上美好生活充满新的期待,我们不仅要继续改善群众的物质生活,而且要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要提高群众的收入水平,而且要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不仅要保障好群众的经济权益,而且要发展好他们的政治权益。

整体推进VS重点突破

民生问题是一个全局性问题,解决民生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持之以恒整体推进,这包括坚持城乡统筹与区域协调发展相结合,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共建与共享以及各项民生事业之间的关系。

应将提高居民收入以及改善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养老等6个方面作为重点来突破,但因其各有发展规律和阶段特征,必须紧密结合实际,加强分类指导,有力有序推进。上述这些方面也是突出的民生问题,应作为民生工作的重点着力解决。

与此同时,还必须统筹推进公共文化、交通服务、人口计生、生态文明、社会管理等民生事业。具体而言,如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应逐步实现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图书馆、青少年宫和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免费开放,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和全民健身活动,全面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和身体素质。又如在推进交通服务中,应坚持城市公交优先,着力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加快农村客运发展,方便群众出行。

循序渐进VS积极作为

循序渐进,强调的是工作方法,将改善民生的短期应对措施与长期制度设计结合起来,加强顶层设计,本着务实、理性、负责的态度科学规划好“民生路线图”,引导、带领广大群众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去落实“幸福工程”,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去兑现“幸福指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改善人民生活;积极作为,强调的是精神状态,面对矛盾不回避,遇到困难不退缩,知难而进、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勇于开拓,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多办惠民生、解民忧的好事。

循序渐进,要求民生工作必须从长计议,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应紧扣时间节点,形成倒逼机制,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要素,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积极作为,要求我们从当前条件最成熟、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每年兴办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事好事。比如教育方面,从目前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抓起,着力解决“入园难”、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不均衡等问题。医疗卫生方面,继续完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扶持经济薄弱地区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和基本设备建设,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等。住房保障方面,加快推进以公共租赁住房为重点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下决心解决“夹心层”住房问题等。

政府主导VS社会参与

改善民生是政府的职责,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一是要加快构建政府领导牵头、职能部门负责、相关部门参与的组织协调和协作机制。二是转变职能,进一步强化在规划引导、标准制定、政策供给、制度安排等方面的民生职责。三是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加强基层公共服务机构的设施和能力建设,形成地方政府为主、统一与分级相结合的民生幸福工程推进机制。四是坚持以政府公共财政为导向,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建立与GDP增长同步的民生投入机制和基本民生保障自然增长机制。

同时须认识到,增进民生福祉是政府职责所在,但不意味着政府“大包大揽”。要科学区分“基本”和“非基本”,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用好“看得见的手”,也用好“看不见的手”,政府主要保“基本”,“非基本”的放手交给社会和市场,形成全社会关注民生、改善民生、造福民生的局面。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拓宽筹资渠道,引导社会、企业和个人参与民生建设,有效扩大公共服务的供给规模和供给质量。由政府保障的基本公共服务,也要完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规划指导、信息发布、规范市场准入、财税金融支持、政府项目补贴等方式,更多地利用社会资源,形成有序竞争、多元参与局面,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政府办公厅)

【加入收藏】    【打印此文】     【关闭】
分享到: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