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他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这项工程极为宏大,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习近平
改革胆子要大步子要稳
2014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深化改革,绝非易事。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就要求我们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胆子要大,就是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步子要稳,就是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习近平
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改革的政策主张
2014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在涉及道路、理论、制度等根本性问题上,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要严格按规则和程序办事,坚持集思广益、民主集中,凡是议定的事要分头落实,不折不扣抓出成效。要强化改革责任担当,看准了的事情,就要拿出政治勇气来,坚定不移干。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改革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改革措施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改革的政策主张。
习近平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2014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强调,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纠风之难,难在防止反弹。“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但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习近平
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
2014年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要以深化改革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完善反腐败体制机制,增强权力制约和监督效果,保证各级纪委监督权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要强化制约,科学配置权力,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要强化监督,着力改进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行使权力的监督,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监督。要强化公开,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让广大干部群众在公开中监督,保证权力正确行使。要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强化责任追究,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
习近平
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
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夯实国内文化建设根基,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从思想道德抓起,从社会风气抓起,从每一个人抓起。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
李克强
绝不能让贫困代代相传
2014年1月26日,李克强总理就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指出,扶贫是衡量社会公平、民生福祉的“温度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使6亿人口脱贫,成就举世公认,靠的是市场化改革激发了社会发展活力,靠的是政府不断加大扶贫力度改善了群众发展环境。目前,仍未脱贫的地区大多自然环境恶劣、生存条件艰苦,脱贫任务很重,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继续向贫困宣战,绝不能让贫困代代相传。
李克强
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2014年1月10日,李克强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切实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必争领域、科技发展前沿,实现重大突破,使科技创新的成果更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国家战略、惠及千家万户,在祖国大地上“开花结果”。要面向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提升“中国制造”的品质和“中国创造”的影响力,大力研发新品、多出优品、打造精品。面向保障国家安全,解决好关乎粮食安全、信息安全、国防安全等重大科技问题。面向增进民生福祉,用科技和创意解决人们衣食住行和其他日常生活中的难题,推出更多为亿万群众喜爱、创造新需求、形成新产业的产品和服务,让生活更美好。面向生态建设和改善,综合运用各种生态新技术,促进环境保护、能源资源开发和高效清洁利用等,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李克强
金融创新围着实体转才能双赢
2013年12月27日,李克强在天津滨海新区考察时指出,金融和实体经济相辅相成,经济发展需要金融支撑,经济平稳运行更能创造良好金融市场。金融创新要围绕实体经济需求,才能实现双赢。
刘云山
推动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
2014年1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明确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炼表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更好地弘扬共同理想、凝聚精神力量、建设道德风尚,使我们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强起来。他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认知认同、做到知行统一。要深入开展宣传教育,使“三个倡导”日益深入人心,着力增强人们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要坚持从小抓起,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弘扬中华文化思想精华、道德精髓,努力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加强对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整治,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实践的生动局面。要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各方面政策制定和实施之中,形成正确政策导向和良好社会环境。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