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 吉
经济规模达到世界第二之后,国内舆论出现了大国叙事热。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国际知名学者郑永年的《通往大国之路》,或许从另一个角度提醒我们,如何以现实的眼光来检视我们所处的时代和世界,更加理性地思考中国的下一步路径。
《通往大国之路》并非单纯地探讨中国如何崛起,抑或怎样展现大国风范,而是围绕“秩序的重建”展开。在书中,我们既可以读到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全球化下的西方与非西方”、“全球化和国家认同建设”等文章,也可以读到思考国际安全的“911事件和21世纪国际关系”等评述,还可以读到中国外交战略的 “中美关系与东亚区域秩序的困境”、“中国地缘政治新格局及其应对”、“如何实现大国大外交”、“勿让G8、G2冲昏头,中国崛起出路在亚洲”等一系列建言。当然,中美关系、中国的亚洲地缘政治和中国的内部发展为重中之重,贯穿始终。
中国要成为的大国,是在新的世界秩序中可以让世界真心服膺和接受的大国,是以自己的价值体系影响世界的大国。在作者看来,在走向大国的征途上,中国还缺了很重要的成分,即没有自身的知识体系。他认为,德国、法国、意大利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国转型的量级是欧洲的几倍, 却没有能力向世界说明自己;缺乏认识自身、解释自身的知识体系正是中国始终无法走出历史循环、成功转型为现代社会的症结所在。
中国要成为的大国,是有足够的实力承担责任和发挥作用的大国。通往大国之路,中国应当承担自己的责任。但这份责任要和自己的能力相适应。“国际上承担责任要和国内可持续发展相适应,不能超过国内发展的水平去承担国际责任。”
要给中国的外交定位,必须首先定位自己的国家利益。没有正确的国家利益观念,就没有正确的外交。随着中国的崛起,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不仅要对整个世界体系负责,更要追求自己的国家利益。
本社地址:南京市建邺路168号4号楼 邮编:210004 电子邮箱:qz@qunzh.com
办公室电话:(025)8321981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5)83246532,(025)8321981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https://www.12377.cn
Copyright @ qunz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群众杂志社版权所有 苏ICP备1021847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01号